羊城晚报记者 张璐瑶 丰西西 谭铮 董柳

对于14亿人口的中国来说,粮食是最大的民生。近年来,随着现代农业科技的发展,我国粮食生产已经从传统的人工耕作转向智慧新农业。在新冠肺炎疫情新形势下,如何持续保障好“菜篮子”“米袋子”?今年全国两会上,多名代表委员热议“粮食新势力”。 他们建议,不仅要把互联网、无人机等新技术应用到农业中,更要打通农业全产业链,让农产品“进城”之路更加通畅;更为重要的是,要加大培养农业科技人才的力度,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全国人大代表刘毅:

疫情期间“菜篮子”“米袋子”不断供

“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保障基本民生,粮食就是一个重要的民生。”全国人大代表、江门市市长刘毅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说。

他告诉记者,今年“六保”中特别提到“保粮食能源安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提出,压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在这方面,江门一直在行动。

“江门是农业大市,粮食、蔬菜、水果等产量在广东,特别在珠三角占比比较大。”刘毅说,江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粮食安全,每年都花费大量精力部署、督促,确保安全生产、粮食安全。

今年,疫情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刘毅告诉记者,这种情况下,江门努力克服困难,积极推进春耕相关保障工作,超额完成了上级任务。“江门有这样的条件,所以我们争取多为广东、多为国家做贡献。 ”

在蔬菜、蛋、禽、肉类等方面,今年以来,江门也积极克服疫情的影响,疫情期间仍保障了“菜篮子”的持续供应。“哪怕在疫情比较严重的时候,我们也都一直在保障对江门、江门周边地区、对港澳的供应等。”

随着疫情形势的变化,江门很多农业生产企业较早实现了复工复产。“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恢复生猪生产,实际上,江门早已经做了部署,积极引进一些大规模的龙头生猪养殖企业,以集中、生态、大规模的养殖来确保对江门和江门周边包括港澳的生猪供应。 ”刘毅说。

全国人大代表程萍:

加大农业科技人才培养力度

“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要依靠人才。”全国人大代表、仲恺农业工程学院院长程萍告诉记者,今年两会,她继续关注农业农村问题,提出《关于加大地方农林院校支持力度,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建议》。

她在调研中了解到,我国目前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新型职业农民占比30%,农业科技人才115万人,还远不能满足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需求。充分发挥农林院校,尤其是地方农林院校的人才培养作用极为迫切。但目前,地方农林院校面临招生难、生源质量不高,办学经费紧张,硬件设施落后,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较少,缺乏配套教学实践实习农场,师资队伍不稳定,年龄、职称、专业、学历等结构一定程度失衡等困境。

为此,程萍提出建议,希望从4个方面推动地方农林院校快速发展。一是支持地方农林院校更名大学。二是支持地方农林院校提升人才培养层次,加大地方农林院校增列为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单位的支持力度。三是支持地方农林院校扩大研究生培养规模。四是支持地方农林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加大建设经费和科研经费的投入等。

全国政协委员温思美:

建议将农产品网上交易常态化

疫情之下,农产品的销售途径也受到了挑战。全国政协常委、广东省政协原副主席、华南农业大学原副校长温思美在提案中提到,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为了降低疫情对蔬菜、肉类等农产品影响,广东省农业农村厅联合农产品供应商、采购商、物流企业等发起了“保供稳价”倡议,搭建农产品“保供稳价安心”线上平台,每天举办“采购商网络直通车”“网络会客室”“网红直播间”等网络对接活动,有效缓解了疫情期间农产品供需难题。

他建议,将农产品网上交易常态化固定下来,在财政、金融资金安排中对农产品供给、促销作专项切块安排,重点对农产品采购、销售企业、农业电商、物流冷链、仓储企业奖补支持开辟绿色专项通道;同时创新农产品无接触配送模式,建议有关部门安排专项技改、信息化建设、农产品市场建设资金,对农产品交易数字化平台(网络新市场)发展进行重点扶持。

全国政协委员杨国强:

用人工智能加快布局“无人农场”

全国政协委员、碧桂园集团董事局主席杨国强在提案中提到,随着先进技术被不断应用到农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农业走科技化、智能化的发展道路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加快布局“无人农场”应用场景,广泛应用农牧机器人新技术,全面提升农业产业链自动化水平将成为占据全球农业未来发展制高点的重要手段。

他建议,企业可依托国内外重点农业企业智能化领域系统集成优势,在国内外有条件的地区建设一批规模化、有重大影响力的智慧农业示范基地和无人农场,构建集粮食种植、收割、仓储、加工、运输于一体的无人化现代农业产业链,形成流水线、农业工业化,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对绿色安全优质农产品的需求。

全国政协委员陈伟忠:

打通全产业链,让农产品“进城”

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茶叶行业协会副会长陈伟忠指出,要实现农村与城市间“双向物流”, 必须打通“农产品进城”全产业链,让“农产品进城”。

他建议,进一步健全农产品生产标准体系、质量认证体系,充分发挥农科院等技术力量在指导农村地区农业生产、农产品改良育种等方面的作用,提高农产品质量。大力培育和发展农业龙头企业,鼓励发展“电商+龙头企业/合作社+产业+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新模式,提升农产品的规模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同时,挖掘地标性农产品,塑造地域品牌;发挥政府统筹协调作用,加快农村县、乡、村三级物流网络建设,加强物流中心专用配送车配备,加快乡镇物流快递专用运输线建设,实现乡镇、社区快递网点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