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监管总局:前7月市场主体日均新增6.4万户
人民网北京9月4日电(记者孙红丽)截至今年7月底,全国登记注册的市场主体已经达到了1.32亿户,其中企业达到了4110.9万户,分别比去年年底增长了6.7%和6.5%。
从增量看,今年1-7月份,市场主体每天平均新增了6.4万户,其中企业平均每天增加2.1万户,净增1.1万户。
9月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唐军、市场监管总局登记注册局局长杨红灿、市场监管总局信用监管司负责人刘琳、市场监管总局质量监督司负责人孙会川介绍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激发企业活力有关情况。
四措施提升企业开办便利度
“现在企业开办便利度显著提高。”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唐军表示,从去年世界银行发布的营商环境报告看,我国的“开办企业”指标排名位于190个经济体中的第27位,是个比较好的位次。企业开办便利化对于群众创业激发市场活力起到了积极作用。
唐军指出,去年全国的企业开办时间大体上在五个工作日以内,今年国务院明确提出全国要减到四个工作日以内,有条件的地区还可以进一步地缩短企业开办时间。
下一步,市场监管部门要从进一步压减企业开办时间,全面推广企业开办“一网通办”,推进住所与经营场所登记改革力度,持续提升企业开办服务能力四个方面进一步提升企业开办便利度。
推进企业信用分类风险管理
商事制度改革从2014年3月1日起在全国全面实施。近年来,大力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唐军介绍,目前,“证照分离”改革已在18个自贸试验区开展全覆盖试点,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开通了企业开办“一网通办”平台,全国企业开办时间压缩到了五个工作日以内。企业注销推行“一网通办”和多部门协同,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企业注销难的问题。
另外,市场监管部门还牵头推进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有35个领域,74个事项,实施了跨部门联合抽查。对老赖进行限制,累计已经达到50多万人次,包括企业法定代表人、高级管理人员。
“‘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是政府监管理念和监管方式的重大转变。”市场监管总局信用监管司负责人刘琳指出,2019年全国市场监管系统共抽查企业207.9万户,这个数量是占全国企业的5.98%。今年,考虑到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的总体形势,目前是把双随机抽查的比例调整到3%。
据介绍,市场监管总局开发了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系统,同时也选取了北京、河北等11个省市开展这项工作的试点,准备积累经验,逐步推广。
另外,企业年报数据是反映企业生存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企业积累自身信用的重要途径。刘琳表示,2019年度全国企业年报工作除湖北省以外,已经于今年的6月30日完成。全国企业的年报率是91.19%,和上一年度基本持平。
“从年报整体情况看,企业整体生存质量还是比较高的,特别是像疫苗、特种设备等重点行业领域的企业信用水平明显提升。”刘琳说。
五方面进一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
商事制度改革有利于激发社会创业热情,也有利于激发市场活力。但从全国范围看,还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主要是“准入不准营”的现象依然存在,宽进严管、协同共治能力仍需强化。”唐军说。
8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市场监管总局关于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的汇报,确保围绕保市场主体,激发活力,出台新的深化“放管服”改革的举措。
唐军表示,市场监管总局将重点从以下五个方面加大力度,确保这些措施落实落地,为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注入动力。
一是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区域和事项全覆盖。从原来的18个自贸区试点扩大到全国。把在自贸区试行的改革举措在全国复制推广。
二是推进企业开办全程网上办事。进一步压减企业开办时间,由五个工作日压缩到四个工作日以内。
三是推进注册登记制度改革取得新突破。主要是加大住所与经营场所登记改革力度,支持地方开展住所与经营场所分离登记试点。企业登记注册时要有一个住所,我们现在提到了住所和经营场所分开,支持各地进行试点,还要提升企业名称自主申报系统核名智能化水平,加大对知名企业名称字号的保护。
四是简化市场监管部门的企业生产经营和审批条件。将建筑用钢筋等五类产品审批下放到省级市场监管部门,还要推动化肥产品由现在的现场审查调整为告知承诺。实施强制性产品目录动态调整,简化内销产品认证程序,支持出口产品进入国内市场。要在全国推行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网上审批系统。推动第三方评价机构发布一批企业标准排行榜,形成2020年度企业标准领跑者名单。
五是进一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加强企业信息公开公示,健全失信惩戒机制,推进实施智慧监管。健全完善缺陷产品召回制度。规范平台经济监管行为,引导平台经济有序竞争,依法查处电子商务违法行为,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