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煤城”鸡西:重铸发展动能 渐别煤炭依赖
新华社哈尔滨10月14日电题:“百年煤城”鸡西:重铸发展动能 渐别煤炭依赖
新华社记者李建平、孙晓宇
昔日“一煤独大”的黑龙江省鸡西市近年来通过创新驱动发展、产业提档升级、改善营商环境,努力摆脱煤炭依赖,初步形成多业并举新格局,一个个转型发展大项目正结出“硕果”。今年上半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位居黑龙江省四个煤城的首位。
点石成金:“两黑”升级为“两金”
作为东北重要资源型城市,鸡西市煤炭、石墨资源量大质优,而当地过去以卖原料为主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这个城市开始在阵痛中谋求转型。
眼下,鸡西市最低气温已降至零摄氏度以下,位于梨树区工业谷内的天和焦化有限公司内却一片热火朝天景象。这个占地28公顷的100万吨焦化联产项目总投资6.5亿元,全部达产达效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20亿元,利税2亿元,新增就业岗位600个。
鸡西天和焦化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俊海表示,这个煤炭深加工项目的装备水平、自动化水平等国内领先,目前已成为鸡西市转型发展的支柱企业之一。
鸡西是我国优质鳞片石墨主产区。在鸡西市恒山区石墨产业园内,工人正认真操作着一台四柱压机,每隔几秒,机器便“吐出”一个石墨触媒柱。“这种石墨触媒柱可用于加工金刚石,市场售价每吨约8万元,价格是从前我们卖‘原字号’石墨的近30倍。”鸡西浩市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建民说。
为让石墨产业走向“高精尖”,鸡西市在当地建设了国家石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与北京大学等多所知名院所开展合作。如今,全市石墨产业已形成生产企业56户、规上企业23户的规模,深加工企业占比达到78.5%。去年,全市完成石墨产业产值31.2亿元。
为推进煤炭、石墨深加工,鸡西市规划了约30平方公里现代煤化工产业园区和约17平方公里的石墨产业园区,开启现代煤化工、石墨深加工“两黑”变“两金”的产业升级之旅。
多业并举:努力摆脱煤炭依赖
在黑龙江省产煤大县鸡西市鸡东县的化工产业园内,一个年产30万吨燃料乙醇项目的成品罐区、蒸馏脱水及发酵单元已初现雏形。据项目承建单位负责人宋玉岭介绍,目前,燃料乙醇项目土建工程完成70%以上,设备采购完成95%以上。
这个项目投产后可实现年加工转化玉米90余万吨,实现年营业收入约20亿元,将有力促进全县经济多元发展。
走进位于鸡西市郊的黑龙江珍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一块巨大的电子屏幕映入眼帘,上面显示着公司生产的紫苏产品从播种、收获到加工的全部流程。
这个已完成投资3.2亿元的紫苏精深加工项目,可以将紫苏“吃干榨净”。公司总裁姜盛介绍,经过初榨、精炼等工序,可得到紫苏毛油、紫苏精炼油、紫苏低聚肽等产品。今年,公司已出口紫苏油270吨,实现销售收入1800余万元。
近年来,鸡西市倾力打造“中国石墨之都”和“生态旅游名城”两张名片,依托石墨、煤炭、绿色食品和生物医药“两黑一绿一药”4大产业等,全力摆脱“煤炭依赖症”。
通过多业并举、多点开花,昔日煤城正逐步摆脱煤炭依赖。截至去年底,鸡西煤炭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已由最高时80%左右,下降了30多个百分点。
革故鼎新:以新思维再造新环境
虽然转型发展取得成效,但资源精深加工不足、新兴替代产业不强等问题仍然存在。如何更好保障民生依然是摆在鸡西面前的重要任务。
面对生态破坏、土地塌陷等煤炭行业遗留的历史包袱,鸡西市在绿色理念指引下提出建设绿色矿区、生态城市、宜居家园的目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通过对采煤塌陷区、工矿废弃地实施生态修复等,让煤城逐渐“擦去”黑底色。
比城市环境改善更令人惊喜的,是这里营商环境也在发生变化。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来自浙江的商人秦交忠遇到了较大资金压力。“但是我们对鸡西的投资额不减、投资速度不降。”他说。
打动秦交忠的除了他对自己投资项目前景看好,还有他对鸡西营商环境变化的认可。“在鸡西,从市长到科员都是企业‘服务员’。”他说,政府从企业开办到竣工投产全程实行“保姆式”服务,还帮他盘活了数千万元不良资产。
“作为对政府热情服务的回报,企业就是要踏踏实实做事。”秦交忠说,他在当地投资的多个石墨精深加工项目实现了当年设计、当年建设、当年投产,为鸡西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助力。
夜幕降临,许多鸡西市民来到广场上唱歌、跳舞……“现在环境好了,城市美了,俺们的烦心事少了,也开始讲究养生锻炼了。”谈起鸡西市最近几年的变化,73岁的煤矿工人王春华喜笑颜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