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营商环境“金字招牌”,促“六稳”“六保”落到实处
“六稳”“六保”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其中市场主体是社会经济的细胞,保市场主体是“六保”的基础工作,保住了市场主体就保住了就业民生。今年以来,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千方百计支持复工复产,在大战大考中履职尽责,打造营商环境“金字招牌”,促“六稳”“六保”落到实处。
超前谋划,助力复工复产“快人一步”
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是吸纳就业的主力军,在此次疫情中受到的冲击最大。保市场主体的关键在于保中小企业,要想尽一切办法让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生存下来。
在省委省政府两次发布相关政策后,省市场监管局第2天立即出台支持企业平稳健康发展18条和支持企业复工复产12条措施,并联合相关部门出台支持个体工商户发展16条措施;3月,又对全省市场主体发展情况进行跟踪监测分析,并在中央部署“六保”任务后第一时间提出“保市场主体”8个方面措施,为“育新机、开新局”送来了“及时雨”。
为帮助企业纾困解难,江苏减免中小企业委托检验检测收费、免征有关药品和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费、减免相关特种设备检验收费等政策,切实减轻中小企业负担。同时加大涉企收费检查力度,降低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成本。
同时,省市场监管局引导中小企业采取动产抵押、股权质押、知识产权质押等多种方式有效融资,帮助困难企业缓解融资压力;开展访企问需活动,在政策上“帮”的同时走下去“服”,更加精准地对接中小企业个性化需求,有针对性地帮助中小企业解决在复工达产、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实际困难。
据统计,疫情以来,我省供减免中小企业委托检验检测费、部分特种设备检验费、医疗器械和药品注册费等费用1.28亿元;为企业检定各类计量器具8.2万台件,检验特种设备5.7万台、压力管道1448公里;帮助企业运用动产抵押、知识产权质押等方式融资2081.2亿元;指导省内5家共享经济灵活用工平台企业开展个体工商户集群登记,累计帮助38.9万人实现灵活就业。
简政放权,打造营商环境“金字招牌”
自省市场监管局成立后就一直致力于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两年来成绩斐然——
牵头打造企业开办“全链通”平台,发出全国首张长三角“一网通办”电子营业执照;在全国率先落实企业注销便利化改革;在自贸区和6类开发区(园区)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在全国率先试行特种设备许可到期免评审换证,省级发放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种类由17类压缩为5类……全系统“聚焦企业全生命周期,打出优化营商环境组合拳”的做法受到国务院领导批示肯定。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一季度末,全省市场主体1067.1万户,比去年年底增加2.1%,其中3月份日均登记企业1653户,恢复至去年同期水平的98.5%。这组数据在多个重要会议上被使用。在当时疫情对企业复工复产影响较大的背景下,企业主体数据体现着趋势、代表着信心,也客观真实地反映出企业需要什么的营商环境。
“我们要加快商事制度改革,以自贸区为改革先行区,探索开展商事登记‘确认制’改革,有效破除附加在商事登记中的不合理限制。要开展平台经济集群登记试点,为创业企业提供便利环境。要推进企业开办‘全链通’平台应用,下放免予办理强制性产品认证证明行政确认事项,提高办事效率。”江苏省市场监管局局长、党组书记朱勤虎表示,在尽最大努力培育市场主体的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市场停摆因素,妥善处理“僵尸企业”,避免影响市场发展信心。
下好营商环境先手棋,才能引得进、留得住企业,才能保住市场主体,稳住经济基本盘。22日,记者从江苏省市场监管局获悉,今年1-9月,江苏全省市场主体发展在经历疫情带来的短暂波动后,迅速反弹回升,部分指标再创新高。
总体来看,市场主体总量增势平稳。截至9月底,全省累计市场主体1162万户,同比增长15.7%。从1-9月看,全省新登记市场主体172万户,同比增长31.4%。其中,企业41.4万户,同比增长4.4%;个体工商户130.5万户,同比增长43.3%。9月全省新登记市场主体27.3万户,同比增长74.3%,创今年以来新高。
多措并举,激活消费市场“蒸蒸日上”
疫情期间,经济社会发展按下暂停键,但也有医疗健康、在线教育、在线商务等一批新产业、新业态跑出“加速度”。朱勤虎认为,要针对性地开展深度调研,用足用好市场监管“工具箱”,妥善加以引导、扶持,在监管上秉承包容审慎原则,助力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激活消费新增长点。
对此,我省严格执行《市场监管领域轻微违法行为免予处罚规定》,对12大类43项轻微违法行为免予行政处罚,让包容审慎监管政策惠及更多企业。在“六稳”“六保”大政策背景下,执法办案要综合考虑政治、法律、社会效果相统一,多用行政指导、少用行政处罚、慎用行政强制,为新兴产业留足发展空间。
结合“后疫情时代”的消费变化,江苏充分发挥市场监管职能,大力推动开展放心消费创建活动,在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上下更大功夫。我省率先推动线下实体店开展“无理由退货”,推进落实线下实体店无理由退货指引,引导消费需求释放,促进消费市场恢复。
今年十一假期,据苏州市市场监管局发布,全市参与线下购物无理由退货的大型商业体受理消费者线下购物无理由退货工单1508件,涉及金额69.95万余元,退货商品主要为服装鞋帽类,另有部分为小家电、百货、文化用品、家具等。目前全市共签约商户41253家,各地累计上报退货16658件,涉及金额1073.52万元。
节日期间线上退货申请较节前增量明显,目前线上退货申请主要由外地消费者提交,从侧面反映了各商圈、景区客流量明显上升,各类消费鼓励活动的带动作用持续显现,以姑苏区8家大型商超为例,营业额达19231万元,同比增长30%。
同时,我省还开展消费投诉信息公示,利用网络、广播电视、维权服务点公示牌等多种形式公开投诉产品和服务信息,加大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违法行为的曝光力度。要畅通12315维权渠道,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促进重点行业质量提升,从更深层次改善消费环境、撬动需求回补,保住市场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