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街头小吃到百亿产业 一碗“网红”粉串起脱贫产业链
一碗热气腾腾的柳州螺蛳粉,香中带“臭”,配料丰富,一口入魂。短短五年时间,这碗粉从昔日的路边摊,成为产销破百亿元(人民币,下同)的“网红”产业,带动当地数万贫困户脱贫致富。
走进广西柳州螺蛳粉产业园,一阵阵螺蛳粉特有的味道扑鼻而来,工人们忙着将一箱箱螺蛳粉打包、发货。每日超过180万袋螺蛳粉从这里发往全国各地。
螺蛳粉原是盛行于柳州市街头的地方小吃。2014年袋装柳州螺蛳粉面世,并借力互联网在国内外实力“圈粉”。柳州市副市长蒙启鹏介绍说,截至12月17日,袋装柳州螺蛳粉产销量达到105亿元,日产量最高可达325万袋,出口20多个国家和地区。
随着螺蛳粉产业迅猛增长,制作螺蛳粉的原材料豆角、酸笋、螺蛳等需求剧增。“单以一袋螺蛳粉需要10克螺蛳肉为例,按最高日均产量325万袋计算,一天需要32.5吨螺蛳。”柳州市商务局副局长贾建功说。
为满足螺蛳粉产业快速发展的需求,帮助农民实现脱贫增收,柳州市在各县区打造一批田螺、豆角、酸笋等螺蛳粉原材料生产基地,创新“合作社+基地+农户”“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扶贫模式。
走进鱼峰区白沙酸厂酸笋腌制区,一眼望去全是一桶桶腌制好的酸笋。白沙酸厂总经理黄彦志是当地土生土长的农民,2016年投身螺蛳粉原材料加工。“没想到螺蛳粉产业发展这么快,我们产品一直供不应求,2019年产值超过1400万元。”黄彦志说。
目前,白沙酸厂发展6000多亩豆角基地,引进新品种种植3000多亩竹笋,与农业专业合作社合作建立“扶贫车间”,带动当地里雍、白沙两镇12个村900余户农民,包括贫困户300多户种植豆角。
柳州市古城村村民黄荣科原是贫困户,以种植甘蔗为生,后改种豆角,收益高且不愁销路,忙活2个多月就有钱进账。
柳州市政府把豆角、竹笋等螺蛳粉原料列入奖补项目,引导农民发展螺蛳粉原料,以此增强贫困家庭的“造血”功能。柳南区实施“以奖代补”机制,激励民众参与建设螺蛳粉竹笋基地,每亩给予700元至2000元不等补助。鱼峰区把豆角、竹笋等螺蛳粉原料列入奖补项目,2019年增加豆角种植面积3000多亩,增加竹笋种植面积500多亩。
如今,柳州市原材料种养殖规模达到50多万亩。“这些带动原料基地农户20多万人,其中贫困户约2.3万人,人均年增收9000元以上。”贾建功表示。
通过产业融合发展,柳州市还打造出拥有种(养)、加工、生产、销售的完整产业链的螺蛳粉特色小镇。日前,柳南区举办螺蛳粉小镇文化节,通过音乐节、嗦螺大赛、百螺宴等活动,吸引数万游客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