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14年负债114亿元 汇源果汁黯然落幕
近日,香港联合交易所发布通告,宣布正式取消中国汇源果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汇源果汁”)的上市地位。
“果汁”代名词、家庭餐桌“标配”、一代人童年的记忆……“有汇源才叫过年呢”这句广告语曾频频在央视黄金时间响起。汇源果汁拿下了“国民果汁”这个头衔,其果汁销量曾占国内市场的半壁江山,创始人朱新礼更是多年央视春晚的“熟面孔”。
2007年,汇源果汁在香港上市,创下当年港交所最大规模IPO的记录。然而,汇源在14年后的今天,经历了3年的停牌期后最终退市,被百亿债务拖垮,一代商业传奇黯然落幕。
“国民果汁”
汇源果汁曾是一代人的回忆。
据汇源果汁官网显示,1992年,汇源果汁成立。2000年,汇源果汁以23%的市场份额高居果汁产业榜首。此后,汇源果汁连续十余年市场份额稳居国内第一。2007年2月23日,汇源果汁在港交所敲钟,筹集资金24亿港元。彼时的汇源占领了中国果汁市场半壁江山,中高浓度果汁占了45%的市场份额,一时风光无限。
一手缔造了“国民果汁”帝国的朱新礼,也就是汇源果汁的创始人,是中国第一位打通了果树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的企业家,一度被封为农业的“守望者”,帮助数百万农民“脱贫致富”。
成功上市让汇源果汁的业务迅速发展,也使其吸引了饮料巨头的关注。2008年9月3日,可口可乐宣布将以每股12.20港元、总价179.2亿港元全额收购汇源果汁。如果并购成功,这将成为当时中国市场涉及金额最大的外资并购案。
可口可乐觊觎汇源果汁在中国果汁市场的头牌地位,而汇源果汁则看上了可口可乐拥有的渠道和现代饮料企业管理体系。然而这桩看似强强联合的并购却在当时引发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强烈抵制,随后被商务部以“反垄断”之名叫停。汇源果汁也由此走到了命运的转折点。
失落的十年
2009年,中国果汁销量增长了9.5%,汇源果汁仅增长了0.9%,竞争对手见状纷纷抢占市场。
从2011年起,汇源果汁连续6年扣非净利润均为亏损,2011年至2016年扣非净利润分别为-2.3亿元、-3.18亿元、-4.79亿元、-5.75亿元、-5.53亿元、-2.08亿元。从2014年开始,汇源首次出现负增长,亏损1.27亿元,2015年亏损数额达到2.28亿元。还有数据显示,从2013年至今,汇源出售的子公司已经多达12家,交易额达到28亿元,频繁刷新业内出售公司的频率和交易金额的纪录。
同时,汇源果汁负债率也不断攀升,截至2017年底,公司负债高达114.02亿元,利息支出5.04亿元,资产负债率高达51.8%。压倒骆驼身上的最后一根稻草,是汇源果汁的一笔42.75亿元违规贷款。
2018年3月29日,汇源果汁披露《有关提供财政资助的主要及关联交易》。公告显示,2017年8月15日至2018年3月29日,汇源果汁向关联公司北京汇源饮料提供了总额为42.82亿元人民币的相关贷款,以便其应付临时营运资金需要或还债。此项贷款的金额在港交所要求的对外披露的规定之内,但汇源果汁既没有进行信息披露,也没有通过董事会批准。
从那以后,公司便陷入了3年的停牌期。被联交所取消上市地位后,汇源果汁试图复牌,不断寻求上市复核委员会复核,但最后依然未能改变结果,汇源果汁正式退出资本市场。
不进则退
信息披露违规导致停牌退市,只是汇源果汁重重危机的一个缩影。
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果汁饮品市场需求旺盛。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外的饮品巨头如可口可乐、农夫山泉、康师傅等都布局了果汁产品线,而二线果汁品牌高达40多种。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其他果汁品牌不断推陈出新,汇源果汁的营销手段却“数十年如一日”,越来越远离年轻消费者的眼球。果汁市场竞争加剧的同时,饮料领域细分也更加明显。面对乳制品和功能性饮料对饮料市场的争夺,主打健康、无糖等各种概念性新兴饮料的不断推陈出新,产品单一的汇源果汁略显“薄弱”。
此外,以家族企业的方式来运营汇源果汁,也一直被外界所诟病。
汇源果汁管理层几乎都是朱氏家族。朱新礼女儿朱圣琴担任汇源公司副总裁多年,女婿高勇曾任公司副总裁,弟弟朱新德曾担任汇源果汁总经理,侄子朱胜彪曾担任汇源果汁法定代表人,并负责汇源果汁旗下北京汇源饮用水公司。
家族管理固有的弊端逐渐显露。长期家族经营让企业改革实施困难,新来的职业经理人又很难实际控权,导致汇源管理层更换频繁,管理落后。仅2019年,在一个多月内就有六名高管接连辞职。汇源内部频繁的人事变动也影响了企业政策实施的连续性。
“新官不理旧政,上一任对经销商的承诺无法履行,使得经销商很受伤,每次换帅,都有一批经销商成为炮灰,企业也白白耗费了精力和资金。”某业内人士指出。
汇源果汁,这个本来承载民族期望的果汁品牌,就这样被时代洪流甩在身后。但目前来看,汇源果汁虽退市却并未丧失全部市场,其学习和成长之路仍然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