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24日讯 全球的结核病例曾在20世纪因抗结核药的面世而大幅减少,但近年来防治结核病之战却打得愈加艰难。“耐药性”的日趋严重,传统的一线治疗药物对结核病病菌药效渐弱,令结核病大有“死灰复燃”的趋势。为加快实现联合国2030消除结核病的目标,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在2019年出台的《遏制结核病行动计划(2019-2022年)》中提出,重点目标将攻克耐多药结核病和治疗高负担的防控难题。

那究竟什么是耐多药结核病呢?

1992年6月,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在发表有关耐药结核病的文章中,正式提出"耐多药结核病"(MDR-TB)的概念。200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出版了“WHO耐药结核病规划管理指南”,规范了耐药的概念。

单耐药(monoresistance):结核杆菌对一种一线抗结核药物耐药;

多耐药(polyresistance):结核杆菌对不包括同时耐异烟肼、利福平在内的一种以上的一线抗结核药物耐药;

耐多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TB):结核杆菌至少对异烟肼、利福平耐药。

值得注意的是,通常用于临床的抗结核药物按照使用频率和效果分为两类,分别是第一线抗结核病药和第二线抗结核病药。第一线抗结核药如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链霉素等,其毒性低并能有效治疗大部分结核病人。如若遇诊对一线抗结核药产生抗药性或不能耐受的患者,则要用对氨水杨酸、乙硫异烟胺、卷曲霉素、利福定等或疗效较差、或毒性较大的第二线抗结核药物。

耐多药结核病症患者的诊治就更为复杂,因诊治需用的药品多且疗程长,还可能出现不良反应,治愈率较低等情况,则多需专家小组慎重制定治疗方案。但追其根底,耐药结核病的出现多是人为原因造成的。不充分治疗导致的耐药突变的自然选择将会使结核分枝杆菌变成耐药菌株,随着敏感结核菌被非最佳方案杀死后,耐药突变菌株变成优势菌株,这样情况的出现原因大多是患者没有服用全部的药物、治疗方案不恰当、治疗药物中断或质量不佳等。

结核病的治疗时间很漫长,普通肺结核需要6至8个月,耐多药结核需要18至24个月,广泛耐药则需要36个月,随便停药或未遵医嘱服药会导致耐药的情况更加恶化,使治疗方案更加复杂。因此,在最初确诊结核病症后,应及时地进行抗结核治疗,遵从医嘱且坚持规律用药,不可自行停药,以免产生耐药,接受规范化治疗才能更快速地收获临床治愈效果。(郭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