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畅:不做“富二代”,要做“创二代”
刘畅是一个“浪漫”的人。
美女海归、文艺、时尚,是外界加诸其身的标签,而她却评价自己:“从头到尾都不是典型的乖乖女。”
“14岁时,她曾立志做社交名媛,自制过名片;十五六岁时,她看准了(成都)春熙路上卖时尚首饰的生意,我前后借给她100万元。”刘永好说。
刘畅又是一个“朴实”的人。由于父亲根植于农业的创业经历,她也经常接触到养殖、农田等。她称自己是在玉米堆里长大的孩子。谈起自己的工作,她的描述简单风趣:“当你在养猪场待了十年以后,你发现生命就是这么回事,什么爱情不爱情,全是荷尔蒙,特别有意思。”
在知名媒体人许知远的镜头下,刘畅是一个邻家女孩,言行举止不太像婉约的成都人,也不太像上海滩留洋归来的精致女孩,更像是豪放的北方女孩。作为一个四川人,刘畅骨子里的浪漫与朴实,也在新希望的企业文化里展现得淋漓尽致。
新希望集团的使命是“希望,让生活更美好”,这本身就带有浪漫主义色彩,但又非常务实。在对待合伙人的问题上,她认为爱与信任是最基础的价值观,合伙人机制就是一种共情赋能;对待员工,她认为年轻化是保持公司活力的关键,新青年可以为企业注入新鲜的力量。
曾有媒体问刘永好:你和女儿刘畅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刘永好笑着说:“她有一个有钱的爸爸,我没有。”刘畅的确幸运,但她也面临接班的挑战,这是她父亲不曾面对的。在中国的80后企二代中,刘畅可以称得上是接班颇为成功的一位。
刘畅出生于1980年,16岁赴美求学。2002年,获得MBA学位的刘畅回国,加入新希望集团,从基层开始历练。2013年5月22日,刘畅代替父亲刘永好,正式接任新希望六和董事长,成为国内最大农牧上市公司的掌舵者。
“美女董事长”“饲料大王刘永好女儿”……这样的“光环”下,包裹的却不是一个企二代接班的简单故事。过去七年,刘畅打造出了一个全新的新希望图景:一方面夯实饲料主业;另一方面向产业链两端延伸,大力布局生猪禽类养殖、食品、牛乳等业务。新希望乳业、久久丫、千喜鹤、六和美食、美好、嘉和一品等品牌都做得有声有色。
刘畅“挂帅”新希望六和后,从业务、组织到文化层面,都实行了全面改革。随着一批“80后”高管密集上任,人事层面的震动强烈。从更宏观的视角来看,刘畅正带领新希望六和实现数字化转型,同时对商业方式也进行了创新,以发挥更大的产业协同效应,并开创属于新希望的管理智慧和商业模式。
“创新本质上就是寻找新的希望,这也是新希望集团能够持续发展的根基。”在刘畅看来,养猪已变成了土地密集型、资金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接下来,农业会是非常重要的大风口。这是一个很长的供应链条,需要通过科技来改革,势必影响每一个人。
以“家”为契机,时尚女郎一脚踏进养猪场。父亲和新希望的烙印,早已刻在刘畅的骨子里,但家族传承并非她留在企业的唯一原因。在刘畅眼中,这是她的事业平台,“养猪正在变成一件科技感十足的事情”。
“我妈妈是养猪的”
“作为西南地区最大的一家生产工厂,大家看到的这家工厂,是按全球乳品最高的生产标准来生产的。”最近,刘畅带着一些企业家朋友参观新希望乳业工厂,工厂设计的精细,引起了参观者的羡慕。
一杯新鲜牛奶的背后,是全产业链的持续优化和生物技术、数字技术等新技术的加持。过去39年来,从农牧到食品,数字化转型逐渐深入到新希望的每一条产业链上。
“我父亲是第一代企业家,我算是第二代。第一代的创业是在改革开放以后,享受了人口红利。现在人口红利还没有消失,第二代又有了技术红利。”在近期的一次演讲中,刘畅这样说。
信息科技时代奔涌而至,企业当然也要“顺势而为”,推进数字化转型。但刘畅并不满足于此。“对新希望来说,不仅是数字化升级,更多的是整体的产业升级和迭代,数字化转型是这当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
刘畅对养猪业的改造,也映射在新希望的业务转型征途中。“猪住在楼房里,上下出入有电梯,身上和周围还有许多传感器设备,房间的风、温度、湿度都通过系统进行控制。”这样的画面,在新希望的养猪场里已经成为现实。
用刘畅的话说,“养猪正在变成一件科技感十足的事情”,养猪已对生物技术、精准饲喂、供应链、环保和信息技术等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今,依托完整的农牧产业链,在饲料、猪产业、禽产业、信息技术和食品加工等领域,新希望构建了五大产业技术研究院。
2013年,刘畅成为新希望六和董事长,在布局生猪产能的关键时期,刘畅让在地产板块经营多年的张明贵来负责养猪,一时之间引发了众议。虽然人员轮换频繁,但刘畅对生猪养殖科学化、精细化运营的大方向一直不变。
刘畅掌舵新希望六和以来,不仅完成了多起并购,整个管理团队也更年轻化了。从曾经不愿意进猪场,到现在刘畅的女儿可以自信地说:“我妈妈是养猪的”。刘畅还努力将年轻人带到行业中来。她给新希望六和定下了三大目标,进军食品领域、继续国际化扩张和向新零售转型。她认为纯农业企业的估值很低,但食品消费的发展空间更大。
但企业发展中,遇到“黑天鹅”事件不可避免。从非洲猪瘟到新冠疫情,都不断考验着组织的应对能力,组织需要把压力转为动力、有“危中寻机”的能力。新希望通过多年养殖猪和禽类的经验,具备了抗周期的能力,也让企业拥有更高的风险防控意识。疫情期间,环境变化促使企业的农业交流活动搬到了线上,“一人食”消费的爆发,也使新希望相信,To C这条路走得通。
“你这么爱时髦、这么臭美,怎么就去养猪了呢?”这个问题,很多人都问过刘畅。在刘永好的描述中,刘畅现在很努力、很拼,经常整个晚上都在考虑问题,睡不着觉。“她是一位母亲,有对龙凤胎儿女,也是一个爱时尚的人。她能够放弃对时尚的向往和追求,从事一个最踏实、最基础、最传统的产业,这是非常不容易的。”刘永好说。
如果以满分100分来评价女儿,刘永好说,“目前看来,至少得85分以上。”
长期主义
在刘畅从小受到的家庭教育中,“创业”这个词一直伴随她左右。“我是一位守业者,也是一位创业者。”刘畅曾说。
如何使一家发展已逾30年的企业持续焕发生机与活力,当好企业巨轮的掌舵者,是刘畅这位“守业者”“创二代”面临的课题。
商场的变幻沉浮,早在她少女时期就留下了深刻感知。最近,俞敏洪“请教”刘永好如何培养子女,刘永好回答说,他们很小的时候就培养了一些理念。“比如教我女儿游泳,海里有很多小水坑,海水突然涨起来了,这时候我告诉她,你必须往前游。不游,你就会被淹死。”
过去一年来,“长期主义”成为刘畅经常提及的一个词汇。
“做农业需要长期主义,不能想着赚短钱、快钱。在全产业链的梳理上,农业仍然是靠天吃饭,行业具有周期性。”在2020年夏天的亚布力论坛上,刘畅表示做农业需要长期主义,这个行业锻炼了新希望的长期主义。“四年一个猪周期,不能短时间赚上一笔钱就走。所以新希望看产业至少会放眼3年到4年。”
刘畅还说,在效益最好的时候过紧日子,是新希望的企业精神,也是坚持长期主义的具体措施。她现在正在做的,是以分为单位来做生意。“技术和成本是取胜的关键”,而技术包括生物技术、精准饲喂、动物保护、治病疫苗、全球供应链技术、环保技术和信息技术。
“如今生猪产业朝规模化、现代化、智能化、数据化发展,趋势不可阻挡,技术最后支撑的是效率。养猪进入了下一个时代,企业从规模化竞争会变成技术和成本之战。企业未来比拼的是养出100公斤的猪,谁花了更少的钱、时间、资源。”刘畅总结说。
可以说,长期主义是刘畅在养猪这件事上,展现出的最大魅力。这次演讲结束后,刘永好说,他收到了好多企业家朋友发来的短信和电话,他们普遍认为刘畅非常成熟、非常进步。“有人说,她的思维很超前,有人说她谈的比我还好,我很高兴。”
刘畅说,新希望的文化基因有三像——像家庭、像学校、像军队。像家庭教书育人、像军队令行禁止、像家庭要有爱,再对应耐心、决心和爱心。
刘畅不喜欢被称为“富二代”,她觉得自己是“创二代”,“压力和动力一直在博弈”。刘畅热爱着自己所从事的农牧产业,她曾表示:“我要在养殖、饲料、农牧等看上去不那么美的事情上,把美的那一面给挖掘出来。在终端产品上,推出更贴近消费者的产品。在公司运营上,带去更专业化的运作习惯,这些都是很美的事。”
刘畅对消费场景的变化保持着关注和敏感。她发现,由于00后、90后中的很多人都开始了一人独自居住的生活,“一人食”变成了必然。“我们试着请李佳琦为我们的爆品‘小酥肉’带货,每次都能够把仓库卖空。”她补充道。
在刘畅看来,新冠疫情对每家企业都是一次考验,新希望在困难中发现了一些机会,这也是倒逼出来的。“疫情期间,我们在家里做饭,发现一场厨房革命正在发生。做饭需要变得简单,我们的食材也应变得简单。疫情期间,我们‘一人份’的咖喱鸡饭、红烧牛肉饭都卖得特别特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