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海,久远的“玩海”方式怎么变新鲜了?

阅读提示

潮落时到滩涂上捡拾海产品的过程,称为赶海。赶海能让人增加对海洋和大自然的了解,同时体会自己动手取得收获的喜悦。被大海环抱的海南岛,大部分海滩都是赶海胜地,近年来赶海活动逐渐受到更多游客的欢迎,拉动了当地的旅游消费。在打造赶海品牌方面,当地也在进行有益的探索。

穿着雨靴、拿着铲子、拎着小桶,在沙滩上弯腰寻觅各种贝壳、海螺、螃蟹……在海南的沙滩上,总能看见很多人在赶海。

潮落时到滩涂上捡拾海产品的过程,称为赶海。记者走访发现,近年来,这一既久远又新鲜的“玩海”方式,逐渐被更多游客所知,带动了海边商家生意的火热,拉动了当地的旅游消费。

边玩边学知识

4月的一天,虽然还不到凌晨5时,位于海南琼海市的潭门湾,晨曦中赶海的人们已熙熙攘攘了。拥有近8公里长的优质海岸线和独特的潮汐规律,潭门湾形成了优质赶海场所,吸引了大量慕名而来的市民游客。

半个小时过去了,海滩上的人越来越多,海风中夹杂着阵阵欢快的笑声。大家边挖,边交流着心得:如果看到沙滩上突然喷射出细水柱,或是沙滩上有几处小眼,那别犹豫,马上往下挖,挖个2到5厘米,就能看到蛤蜊了;除了螃蟹、蛤蜊,也有可能挖出一些很小的贝壳或小虾,还有海蜗牛、紫海贝……

海螺、螃蟹、扇贝、生蚝……游客张昊和女儿的“战利品”不断丰富起来。张昊告诉记者,他是专门带着孩子来潭门赶海的。他的老家在福建厦门的海边,但随着开发建设,小时候赶海的滩涂慢慢消失了,现在的孩子难得有机会体验赶海抓蟹,他希望孩子也能体验一下自己小时候的快乐。很多游客都是和张昊一样,特意带孩子来亲近自然,回味旧时光。

随着赶海游玩项目越来越受欢迎,各类商业性质的赶海旅游,以及以赶海、种植红树林等方式宣传海洋生物保护的公益活动也应运而生。

海口市民段先生曾带着上幼儿园的孩子参加过旅行社组织的赶海。他参加的是“绿色志愿者”活动的赶海项目,一家三口的费用一共是500元。组织方提供雨鞋、铲子、小桶等,有专业的带队老师讲解,整个过程约3小时。“收获快乐的同时,也收获了不少海洋生物保护的知识,孩子一直嚷着还要再去一次呢。”段先生说。

带动旅游消费

记者发现,在飞猪、携程等网络平台上,“赶海”“渔民体验”等是海南旅游的热门关键词,相关旅游产品的价格在300~600元不等。

市民和游客的增加,带动了海边商家生意的火热,拉动了当地的旅游消费。以潭门为例,记者留意到,节假日期间,潭门周边地区的酒店经常订满,当地海鲜饭店也大受欢迎。

“我们的客人来自天南海北,以家庭为主,客人们很喜欢赶海、吃海鲜农家宴、感受当地人的生活。”琼海市潭门镇一家民宿的老板符名林说。

凭借这一碗旅游饭,潭门镇另一家民宿的老板莫壮森一家的日子比以前过得更好了,“从去年7月以来,有近800名游客住店。”

为了招揽生意,莫壮森规划出一条“赶海亲子游”路线:上午前往附近的南海博物馆参观,中午回店里品尝渔家私房菜,午休后体验琼海杂粮下午茶,傍晚去赶海挖螺,吃完晚饭再去海滩上抓螃蟹,晚上回到店里吃烧烤、唱歌……莫壮森说,赶海如今是他店里的“金字招牌”。

打造赶海品牌

被大海环抱的海南岛,大部分海滩都是赶海胜地。海南如何打造赶海这一品牌?

在海南旅游协会会长王健生看来,赶海可以使青少年增加对海洋和大自然的了解和热爱,同时体会自己动手取得收获的喜悦。赶海活动的组织、交通,有关海洋和天文气象知识的宣传介绍,必要的保护和防护,各种赶海用具和相关纪念品的销售等等,都还有发展的空间。

“围绕赶海主题,可以开发更多互动体验项目和延伸产品,把沿海村镇盘活起来,使之成为挖掘和丰富海南海洋文化的重要手段。”王健生认为,赶海可以体现海南海滨城市的特色,也可以与海南全域旅游“点、线、面”紧密衔接起来,让市民游客从赶海开始,深入到周边的乡村、农庄,在大自然中度过惬意的假期。

在打造赶海品牌这方面,琼海市潭门镇做了多年探索。从2015年起,琼海市推出潭门赶海节,融合渔民传统生活元素,举办祭海仪式、渔民技能比赛、千人赶海寻宝、海鲜盛宴、沙滩音乐会等多项活动,并结合当下的互联网思维引入诸多创新,对活动的整体形象进行年轻化包装,打造出潭门赶海的品牌效应。

赖书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