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大力打造螺蛳粉全产业链
阅读提示
一碗粉,带火一座城。从街边堂食走向工业化生产,从袋装螺蛳粉热卖到“柳州螺蛳粉”实体店遍地开花,小小螺蛳粉成就大产业。目前,柳州也在充分挖掘螺蛳粉主导产业的带动效应,全力打造螺蛳粉全产业链。柳州方面表示,将全力争取再用5年时间,把柳州螺蛳粉打造为全产业链产销超过500亿元的大产业。
最近,“网红”螺蛳粉又火了一把,并多次登上微博热搜。
从街边堂食走向工业化生产,从袋装螺蛳粉热卖到“柳州螺蛳粉”实体店正在全国各地自发开起来。业内人士保守估计,目前已有超过3万家柳州螺蛳粉实体店。
一碗粉,带火了柳州城。每一个挂着“柳州”字样的实体店,都是宣传柳州的一个窗口。在此基础上,柳州积极打造的螺蛳粉小镇、螺蛳街、“螺国”主题乐园等文旅项目,依托美食文化打造独具特色的文化地标,促进柳州旅游业的发展。如今,柳州螺蛳粉产业园区、螺蛳粉小镇两个旅游景区已成为国家4A级景区。
从街边堂食走向工业化生产
螺蛳粉到底为什么这般红?一碗粉里究竟浓缩着什么魔力?
螺蛳粉“以臭闻名”,虽闻起来臭但吃起来香,因此也收获了一众“粉丝”。又臭又香的它就像自带争议话题的明星,流量无数,引得旁观者争相尝试,越来越火。为了让这碗粉走出家门,去往更远的地方,螺蛳粉必须从街边堂食走向工业化生产。
2014年10月,一个叫严振华的年轻人注册的食品公司,成功获得首张螺蛳粉“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第一家袋装螺蛳粉企业诞生了。经过不断的技术革新,袋装螺蛳粉的保质期从起初的30天提高到60天、180天……
短短6年多时间,2020年螺蛳粉产业实现销售收入近110亿元,带动配套及衍生附属产品销售收入超过130亿元,成为名副其实的“双百亿产业”。目前,螺蛳粉日产量最高达325万袋,产品远销海外20多个国家和地区,约25万个就业岗位遍布在全产业链各个环节。
柳州市副市长蒙启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将全力争取再用5年时间,把柳州螺蛳粉打造为全产业链产销超过500亿元的大产业,其中袋装柳州螺蛳粉产销超过200亿元,配套及衍生附属产业产销突破300亿元。
在大力推动袋装螺蛳粉、突破技术难题的同时,柳州市政府还主导制定螺蛳粉标准、申请地理标志产品、加大质量管控力度、加强品牌保护……螺蛳粉产业始终围绕着“工业化”“自动化”发展。
螺蛳粉的味道需要标准化
即使在柳州本地,各家各店螺蛳粉的味道也会大相径庭,更别说各品牌的袋装螺蛳粉了。由于原料配比、工艺技术等不同,不同螺蛳粉产品之间的品质差异明显,产品独特风味和特色品质质量难以控制。
为更好保证柳州螺蛳粉独特的高品质,今年2月4日,《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柳州螺蛳粉》团体标准在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发布,并于2月5日起正式实施。该团体标准明确规定了原料要求、加工工艺要求和质量要求,包括熬制工艺、发酵工艺以及配料包净含量等要求。还规范了特异性指标的标准,要求对酸笋包酸味物质成分和汤料包鲜味成分进行检测,确定酸笋、汤料包特异性指标和数值,不仅提高了柳州螺蛳粉产品的安全性,也极大保障了风味口感纯正统一。
当前,柳州市已基本实现了柳州螺蛳粉从原料到成品的全产业链检测,包括主产品、原辅料及有毒有害物质等九大类别172个小类、173个产品、2303个项目。参数涵盖国家、部门及地方各类标准806个,全产业链覆盖率近90%,有效保障了柳州螺蛳粉预包装产品的出厂质量。
全产业链融合发展
据测算,按照柳州目前一天生产300万包袋装螺蛳粉计算,一天要消耗150万公斤酸笋、180吨螺蛳以及超过2万公斤的豆角、木耳等原料。袋装螺蛳粉产业迅猛发展,极大地刺激了企业对农产品的需求,即螺蛳粉里的必需品——豆角、酸笋、螺蛳等原材料的需求。
为此,柳州市政府充分挖掘螺蛳粉主导产业的带动效应,全力打造螺蛳粉全产业链。目前,柳州市豆角、酸笋种植面积超50万亩,螺蛳养殖超过4万亩,共有20万名农民参与螺蛳粉原料种养殖,带动4500多户2.3万贫困人口脱贫,人均年增收9000元以上。
去年火爆全网的“酸笋闻臭师”李永国现在更加“斗志昂扬”了。“我觉得有政府在背后支持,我们应该更加努力,拿出更好的成绩去回报社会。”农民出身的李永国,现在正在他的家乡百色市田林县积极动员当地农户种植竹笋,为酸笋制作提供原材料,带动更多农户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柳州市螺状元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清石表示,今年螺状元将继续以整合、共享、创新三大理念为驱动,继续提高质量,打造好“螺蛳粉”这张城市名片。
最近,《南方周末》发布2020十大“最具能见度”城市,柳州因螺蛳粉带来的传播力被评为“风味之城”,排名第二,仅次于北京。著名工业城市柳州,靠一碗小小的螺蛳粉名动全国。
记者 庞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