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护理成刚需
家庭护理需求不断增长,对于可以集中各方资源的“互联网+护理”服务行业来说,能给患者带来更多的选择和更多的便利。金牌护士运营总监陈曦告诉记者:“我们调查发现,在北京的居家失能人员中,多数都是请保姆、护工护理,但是他们没有专业的护理技能,有的护工甚至在家里自行给病人插导尿管、胃管。这都是很危险的。比如插胃管,很可能错插到气管里面,导致病人缺氧窒息。护工的专业技能没法与护士比,护士插完管还要用听诊器听病人的呼吸情况,查看有没有气泡排出,确认管子插得是否正确。而护工没有这些专业的处理技能。医疗行业一直都有‘三分医,七分护’的说法,可见护理工作十分重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上门专业护理服务将会出现较大的需求。”
采访中,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护理部主任刘俐惠对记者表示,过去病人都是在医院养好了才出院,现在病人的平均住院天数只有五六天,评估没有危险了就让出院回家。因此,病人回家后的居家养护问题很多,主要集中在护理上。比如化疗的病人,上午化疗结束就出院了,而药物反应要到第二天才会出现,有时候病人会感觉很难受,这时候他找谁去?回医院找大夫?其实是不需要的。只要有护士跟踪护理,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记者还发现目前的上门护理需求不仅仅是出院后护理,而是越来越多样化。金牌护士北京古城护理站站长张天夫告诉本报记者,从平台下单情况看,购买服务的人群中老年人占1/3,还有孕妇、婴儿、残疾人护理。这其中出院病人的服务需求量较大。另外,复购较多的是压疮护理,一般有压疮的患者基本都是失能的人,而且治疗周期在3个月到半年。另外,患者不仅有上门医疗护理需求,还有康复护理需求。古城护理站有一位70多岁的病人,因为脑溢血等病症造成下肢无力,护理团队针对她的问题制定了全方位的康复方案,然后持续进行上门服务,在康复过程中还根据她的健康状况随时调整方案。
家庭护理需求量越来越大,但是目前可以提供服务的机构数量并不多。刘俐惠表示,上门护理这个模式其实不是一个新的模式,居家护理一直是我国推广的一种模式。以往都是将护理服务定位在社区医院,但在推行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社区的大部分护士是终身在社区工作,然而现在新治疗观念、新理念、新技术不断出现,很多社区护士接触不到,有的护理工作就干不了。像最简单的插胃管、尿管,现在都已经有了多种形式,有鼻胃管、鼻肠管等,但社区护士的技术跟不上。另外,社区的人力也十分紧张,加上收费低等原因,导致社区护士上门服务的积极性也不高。
面对上门护理的供求矛盾,“互联网+护理”服务给出了一个积极的解决方案,为不少有护理需求的家庭带来了希望。
(李燕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