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南阳以弘扬仲景文化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
中国经济网7月14日讯(记者 朱国旺)在几千年的文明长河中,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中医药以其博大精深、兼容并蓄,逐渐成为中华文化最为重要的载体。近日,记者走进医圣张仲景故里南阳,探寻以张仲景为代表的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发展现状,以及当地如何以弘扬仲景文化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
传承传播仲景文化
作为张仲景故里,南阳拥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中医药文化名片。在南阳西峡县城东的医圣山上,矗立着一座高达18米的张仲景巨幅雕像。这座巨像是仲景宛西制药为纪念1800年前张仲景在此采药育药而立,像高18米,意味着医圣距今1800多年的历史,底座由采自伏牛山的228块巨石雕砌而成。为了让更多人感知、致敬中医药文化,每逢农历正月十八医圣诞辰日,仲景宛西制药都会举办隆重的祭拜典礼,上万民众从各地赶来此地,带着虔诚的心观礼、祭拜、祈福。
在位于仲景宛西制药公司园区内的仲景文化展厅、仲景文化广场,处处可感受到中医药文化的浸润。仲景文化广场位于园区正中,除张仲景半身花岗岩坐像外,还敬立了黄帝、华佗等古代十大名医雕像以及中医药文化列柱,生动再现了中国古代十大名医济世行医的场面。
“在中医药文化历史中,仲景文化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河南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导师、南阳张仲景健康养生研究院院长刘世恩说,张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仲景文化是中华文明支撑下产生的,引领我们传统医学向前发展的具有独特的区域特色的一种文化,其包含着非常丰富的中国文化元素,例如德文化、医文化、药文化、儒文化、佛文化、哲学文化、农文化、酒文化等等。可以说仲景学说是中医之魂,其传播于世界各地,融理法方药为一体,开辨证论治之先河,目前很多中医人都以张仲景的学术思想为指导,对后世中医学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张仲景博物馆馆长刘海燕认为,要将传承下来的“精华”应用于当今社会,将中医经典理论、经方、案例结合现代疾病的实践生动而有效地传播给大众。他表示,作为中医药文化传播者,第一要准确把握中医药政策和科普知识,全面系统的传播中医药文化;第二, 努力为普及中医药教育、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和统一教材及早在全国实施多做实事;第三,积极主动地与不理解甚至反对中医药的群体进行沟通对话,通过成功的病例病案消除误解;第四, 团结各级西医专家学者融入到中医药的行业中来,定期进行学术交流和沟通, 践行中西医结合的宏远指示精神,营造中西医团结协作的良好氛围,走出一条新时代中西医结合的光明大道;第五, 加强与媒体间的紧密结合,准确解读中医药文化和医学原理,营造有利于中医药传播的良好舆论氛围。
创新发展中医药事业
仲景文化博大精深,是南阳中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南阳经济拓展及对外交流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南阳市中医药发展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杨运卿指出,近年来,南阳市在挖掘传承仲景文化上做了很多工作:创建南阳市中医药发展局,统领南阳整个中医药文化、产业建设;建立了南阳市中医药发展工作委员会,协调十八个不同部门,统筹南阳中医药发展工作;建立南阳市张仲景基金会;依托高校资源建立了南阳中医人才智库;开办仲景书院,在院校教育的基础上以师承的方式培养人才,到目前已经结业两期,培养了两百多名人才;连续举办了14届张仲景医药文化节,8届仲景论坛,搭建仲景文化传播平台,传播交流仲景文化。
“中医药简便验廉,而且对一二三产业影响深远,大力发展中医药有助于实现乡村振兴。”杨运卿说,“未来,弘扬仲景文化将是南阳发展的重中之重,我们要在中医药传承方面扛大旗、走前列、当领跑者。”
“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是中医药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谈及如何看待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的关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原副院长、内科主任医师王国玮表示,传承即传承精华,要保留及发扬从《黄帝内经》到《伤寒论》的理论和思维方式。“传承精华要注重时代感,要结合现代人的发病情况、疾病谱变化、社会变迁来挖掘、利用精华。”王国玮说,结合了时代的传承,就是一种创新。
作为医圣故里的中药企业,仲景宛西制药多年来深耕中医药领域。仲景宛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总经理李明黎介绍,一直以来,仲景宛西制药以张仲景中医药文化为核心,围绕传统经典名方,着力打造仲景品牌。同时,围绕仲景文化和中医药特色,拓展仲景健康产业,形成了仲景农业、仲景工业、仲景商业、仲景医疗、仲景养生、仲景食品等大健康产业链。通过中药材种植、中药加工、零售和医疗服务等,传承张仲景文化精华。
此外,为了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把中医药文化传递给消费者,2020年8月,仲景宛西制药正式宣布发起“三分钟讲透经典”项目。仲景宛西制药营销公司总经理马云介绍,“三分钟讲经典,是以科学化的研究、科普化的内容,力图用特别易记、特别易懂的方式,向受众讲清楚经典中药的优势病症和优势病种,宣传经典中药。我们邀请全国的专家、讲师以及我们所有的业务人员给消费者传递中医药知识,向受众讲清楚经典中药的优势病症和优势病种,促使他们选择合适的中药进行自我调养,进而减少疾病向更深层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