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消费类上市公司泡泡玛特公布了2021年上半年业绩。报告期内,该公司总营收17.7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16.8%;毛利11.17亿元,同比上涨109.4%。尽管营收与利润双增,市场却并不看好。财报发布当天,泡泡玛特股价跌幅达7.21%。截至8月31日收盘,泡泡玛特市值800多亿港元,相比今年高峰时刻跌去近40%。

泡泡玛特2020年12月刚上市时,还是资本追捧的“超级独角兽”,为何短短几个月时间,把泡泡玛特当香饽饽的资本就不再那么热情了呢?

原因有三。一是刚上市时此类投资标的稀缺,加上泡泡玛特契合年轻群体求新求刺激的消费需求,现象级的社会消费热潮引发了市场热捧。随着时间流逝,市场热情开始消退并回归理性。

二是竞争对手纷纷入场“分羹”。目前盲盒市场已经处于白热化竞争状态,酷乐潮玩、名创优品等实力企业纷纷加入战团。天眼查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有超1200家企业名称或经营范围含潮玩、潮流玩具、盲盒,更有一些头部互联网企业如腾讯、百度、优酷等也推出了一些潮玩产品。随着赛道愈发拥挤,势必影响泡泡玛特的营收和利润增速。

三是作为潮玩核心的IP青黄不接,后续乏力。泡泡玛特销量最大的两个IP——Molly和PUCKY均出现了销量下滑的现象。尽管泡泡玛特招募了一大批设计师,运营着近百个IP,但大部分IP都还在潜水阶段,对总体业绩贡献不大。

其实,无论设计怎样新颖、玩法如何新潮,玩偶产业也要靠深入人心的艺术形象去赢得消费者持续喜爱。这就需要对IP进行精耕细作、为IP注入个性内涵,并通过优秀的作品让IP入脑入心。迪士尼非常成功的唐老鸭、米老鼠、白雪公主等诸多IP形象,就是通过各种动漫故事、影视剧围绕IP深入开发,为IP注入性格和内涵,建立了与众不同的品牌形象,从而占领消费者心智,在市场上长盛不衰。

支撑潮玩价值的是蕴含其中的精气神。目前潮玩市场靠IP数量多、以“广撒网、碰运气”的模式去赌消费者胃口,靠“广开店”“玩盲盒”“造稀缺”的打法去增加销量,体现的只是产业的浮躁。潮玩要想长盛不衰,不是把自己变成铺天盖地的工业品,而是要成为精耕细作的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