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用积分兑换两瓶洗发水。”“我要兑换一袋有机肥。”这两天,垃圾分类积分兑换生活用品的日子又到了,在山东邹城市香城镇北齐村的环境卫生垃圾分类管理办公室,村民们都来根据自己“绿色账户”里的积分兑换生活用品。

在北齐村记者看到,每户村民的家门口都摆放着标注着“可堆肥垃圾”和“不可堆肥垃圾”的垃圾桶,每天早上,村里的垃圾分拣员将各家各户的垃圾袋回收到管理站。分拣员对每户人家垃圾分类情况按照优、良、合格、不合格4个等级进行评定,并将积分记入村民的“绿色账户”。

近年来,邹城市推行村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和保洁员二次分拣模式,即村民将生活垃圾分为“可腐烂”“不可腐烂”两类,并对“可腐烂”垃圾进行资源化堆肥处理,就近处置、变废为宝;村保洁员对“不可腐烂”垃圾进行二次分拣,各村统一设置可回收垃圾收集点、大件垃圾集中存放点、有毒有害垃圾收集点各一处。与此同时,按“户分类、村收集、镇处理”的模式,菜叶、果皮等进入城镇垃圾分类资源化利用站,经过高温生物发酵,变成有机肥;碳渣、灰土、建筑垃圾等进入填埋场进行填埋处置;金属、玻璃、塑料等可回收垃圾经村废旧物品回收站回收后,进入邹城市资源回收再利用渠道;有毒有害垃圾经单独收集后,交由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安全处置。

邹城市建成了生活垃圾分类智慧监管云平台,在邹城市垃圾分类资源化利用站,安装有60个摄像头、30台智能电子秤、30只智能远程监控电表,300辆垃圾分类运输车也都安装了GPS定位装置。对垃圾资源化利用站运行情况、资源化利用设备运行情况、收集的垃圾数量、有机肥产生量及分拣员的日常工作轨迹进行实时监控,实现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的智能化、规范化、实时化、高效化,使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能及早发现、及时解决。云平台产生的数据,已成为邹城考核各镇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工作的一项重要依据。

“目前,邹城已在13个镇规划建设了30座生活垃圾分类资源化处理站,日处理农村可堆肥垃圾约15吨,年均减少农村生活垃圾量约5000吨,转化成有机肥约1000吨;垃圾分类设施实现了镇域全覆盖,行政村覆盖率达到80%。”邹城市市容环境维护中心主任步德行说。(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王金虎 通讯员 张长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