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2月23日讯 日前,全国工商联并购公会通过对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9个行业、982家企业的调查结果显示:近六成企业/机构因疫情出现较明显的经营困难。其中,疫情导致经营面临严重困难,甚至面临倒闭的企业/机构占6.11%;导致经营暂时停顿的企业/机构占20.37%;导致只能勉强维持经营的企业/机构占33.4%。其余四成企业/机构表示仍能保持稳定经营,其中约4.99%的企业/机构基本未受疫情的影响,可以维持正常运营。

根据调查,近六成企业/机构因疫情出现较明显的经营困难。

突如其来的疫情,给中国的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疫情对企业经营究竟有多大影响?企业亟待解决的实际困难有哪些?政府应该着力在哪些重点领域帮助中小企业解忧纾困?2月5日-17日,并购公会在线推出“关于新冠肺炎疫情对企业和机构影响的调查”。

本次问卷填写包括780家非公企业,占比约为79.43%、184家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占比约为18.74%以及18家其他类型企业,占比约为1.83%。其中,非公企业里面包括541家私营企业(55.09%)、82家合资企业(8.35%)、58家外资企业(5.91%)、42家合伙企业(4.28%)、31家个体工商户(3.16%)、26家集体企业(2.65%)。

从地域分布来看,本次调查涵盖了30个省市和地区,占比排名前十的省市分别是北京(18.65%)、广东(13.85%)、四川(10.31%)、上海(9.38%)、浙江(6.15%)、江苏(5.21%)、山东(4.06%)、河南(3.23%)、河北(3.23%)以及辽宁(2.71%)。共涉及19个行业,占比排在前五的行业合计超过72%,分别是金融业(18.22%)、工业(18.01%)、信息技术业(13.00%)、咨询服务业(11.87%)以及批发、零售业(11.87%)。

疫情对企业/机构经营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从去年的营收规模和员工数量来看,本次问卷调查涉及各类规模企业/机构样本占比相对平均,涵盖大、中、小型企业/机构。其中以营业收入2000万作为标准,具有2000万以下营收规模的企业占51.22%,具有2000万以上营收规模的企业占48.78%。而在员工数量方面,以300人作为标准,拥有300人以下员工数量的企业占比64.67%,拥有300人以上员工数量的企业占比35.34%。

关于目前正在热议的复工时间问题,调查显示,八成企业与机构预计在2月底之前复工。其中,2月中下旬是复工高峰期,有超4成的企业/机构选择在此时复工(41.24%)。此前,已经有四成的企业/机构复工(41.65%)。剩下仅不到二成的企业/机构选择延工至3月(17.11%)。但根据统计,企业/机构对于复工率的预估不容乐观。仅有二成企业/机构认为复工率能达到80%以上(23.32%),有四成企业/机构认为复工率会不足60%(41.04%)。而对于最近因疫情推动的网上办公模式,绝大多数企业(74.44%)都已经接受并开始实行这一模式。截至2月17日,仅有不到三成的企业/机构还处在完全停工的状态。

根据调查统计,疫情导致企业/机构目前面临的最主要困难是市场需求减少使得营业收入下降(58.86%)。而因疫情使得企业/机构无法正常提供产品或服务(50%)、产生违约金赔偿(20.77%)、项目收入回款延迟(18.74%)等负面影响给公司带来了很大的生产经营困难。同时由于公司管理未能适应特殊时期变化而带来的高经营成本(37.68%)、现金流短缺(32.89%)、员工效率低下(23.83%)等问题逐渐突出,加上企业/机构本身低迷的经营现状更是雪上加霜。此外,客户项目需求减少(26.27%)、融资难度加大,资金成本上升(23.52%)等问题也成为了不容忽视的外部消极影响。

调查显示,疫情导致企业/机构目前面临的最主要困难是市场需求减少使得营业收入下降(58.86%)。而因疫情使得企业/机构无法正常提供产品或服务(50%)、产生违约金赔偿(20.77%)、项目收入回款延迟(18.74%)等负面影响给公司带来了很大的生产经营困难。

同时由于公司管理未能适应特殊时期变化而带来的高经营成本(37.68%)、现金流短缺(32.89%)、员工效率低下(23.83%)等问题逐渐突出,加上企业/机构本身低迷的经营现状更是雪上加霜。此外,客户项目需求减少(26.27%)、融资难度加大,资金成本上升(23.52%)等问题也成为了不容忽视的外部消极影响。

据调查,42.37%的企业/机构短期内会面临资金流动性风险。其中,2.65%的企业/机构其账上资金不足以支撑15天,7.03%的企业/机构需在一个月内找寻新的资金来源,其余超三成企业/机构的流动资金只能支撑1-3月。而仍有57.64%的企业/机构的账上资金可以支撑半年以上。其中,28.92%的企业/机构可以支撑3-6个月,14.26%的企业/机构可以支撑6-12个月,14.46%的企业/机构其流动资金甚至能支撑一年以上。

根据调查结果可以发现,企业/机构经营流动性资金出现问题的最主要因素是由于营业收入的减少(70.16%),其次是由于债务所带来的资金压力增大(34.01%)、融资渠道减少(27.80%)、短期融资能力下降(26.99%)、资金无法回拢(22.30%)、交易违约上升(21.79%)、融资需求降低(10.69%)等因素。

多数企业/机构认为疫情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会持续3个月以上。其中有45.11%的企业/机构认为影响会持续3-6个月,占比最多;14.15%认为会持续半年至一年,仅有2.75%的接受调研者认为疫情可能对企业/机构造成持续一年以上的负面作用。而不到四成的企业/机构持乐观的态度,认为疫情的消极影响会在3个月内结束。

超八成受调研者持审慎态度看待此次疫情对于企业/机构上半年经营情况的影响。40.86%的企业/机构表示比较悲观。占比最高;22.15%认为会基本持平,没有变化;21.63%持谨慎乐观的态度。而综合来看,50.26%的企业/机构倾向于悲观看待,其比例远高于持乐观态度的企业/机构占比(24.14%)。

约有9.10%的企业/机构认为上半年营收会同期减少10%以内;26.47%认为会同期减少10%-20%;26.47%认为会同期减少20%-30%,占比最高;37.12%认为上半年营收会同期减少30%以上。

超六成企业/机构认为疫情的负面影响将会持续3个月以上。

根据调查结果,95.22%的企业/机构认为其公司在2020上半年的利润将会减少。其中,8.32%的接受调研者认为上半年公司将会亏损;30.56%的受调研者认为利润的同期减少幅度将在30%以上。另外,认为同期亏损幅度在10%-20%和20%-30%的企业/机构占据多数,分别为22.45%和23.70%。

企业/机构对于2020年经济整体形势的判断基本与其对经营状况的预判结果一直。50.26%的受调研者持比较悲观(40.86%)和非常悲观(9.40%)的态度,而仅24.14%的企业/机构认为经济发展形势还是谨慎乐观(21.63%)和非常乐观(2.51%)。还有22.15%的人认为会基本持平。

各类行业受疫情影响程度不同

批发、零售业,餐饮业和建筑、房地产及物业受疫情影响严重,面临倒闭风险的企业/机构比例较高。

通过百分比差异可知,本次疫情对于批发、零售业,餐饮业和建筑、房地产及物业的影响很大。其中,疫情导致批发、零售业经营面临倒闭风险的比例达11.21%,导致餐饮企业经营暂时停顿的比例达34.29%,导致从事建筑、房地产及物业的企业/机构的经营暂时停顿比例达30.88%。这主要是由行业特性所导致的,批发、零售业和餐饮业均为消费者产业,因而在本次疫情中停摆非常严重。而建筑行业面临春节假期所带来的高人员流动和高不确定性风险,所以也遭遇了极大的经营困难。

住宿业、仓储物流业与交通运输业同样受到较大影响,经营出现困难。

疫情对于住宿业以及仓储物流业与交通运输业有较大影响,导致这两个行业的企业经营出现部分困难。由于1月底各省政府启动的一级响应机制,使得春运期间所产生的人员流动被快速抑制,住宿业暂时产生部分需求。但随着防控措施的升级,住宿业的经营状况会受到进一步的冲击。仓储物流业与交通运输业,到2月中下旬,因各地医疗资源的紧缺而带来的物流和运输业的发力,由于春节放假和强管控所带来的经营问题也将逐步得到缓解。

调查还显示,短期内金融行业受疫情冲击较小。对于金融行业而言,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普遍较小,但这仅反映短期内状况。金融行业虽不会立刻受到疫情所带来的经营冲击,但如果局面持续得不到控制,对金融企业/机构的负面影响势必会逐步加大。

企业/机构对政策等支持的期盼

在政策支持方面,呼声最高的是期望获得税收优惠政策的支持(69.14%),其他依次为社保费减免(48.37%)、用工补贴(42.77%)、经营补贴(40.63%)、加强对企业疫情的防控指导,标准细化及提供补贴(30.55%)以及融资帮助和融资补贴(24.03%)。同时,在企业/机构所填写的其他政策需求里面还包括提高行政审批速度、制定特殊时期的劳动法条,请求暂缓或减半发放工资以及加大政府采购力度等具体措施。

企业/机构希望政府出台的措施。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协调政府部门,获得政策支持(72.1%)以及协调解决企业的实际困难(61.61%)是各企业/机构对于公会最迫切的需求。这表明,企业/机构希望公会能够发挥桥梁与平台的作用,通过与政府的积极沟通,帮助企业/机构更好地完成上传下达的工作,与政府协同抗击疫情,包括但不限于行政审批程序的要求、对于信息和数据透明公开的需求以及对于特殊时期政策制定的需求等等。

同时企业/机构希望公会发挥聚合效应,利用并购公会的影响力为各企业/机构提供更多的行业交流,特别是各大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间的对接,希望最终能够活跃交易,促进经济发展;此外,为行业发声,维护行业利益(48.57%)以及为企业应对疫情、恢复经营,提供咨询服务(45.52%)是企业/机构希望并购公会在疫情期间也予以重视的两大关键点。同时,利用并购公会平台做好宣传工作(33.60%)、线上活动的举办(例如关于“后疫情时期企业赢利模式”的探讨、业务和并购信息的推介)等也成为企业/机构对于并购公会的诉求。

据调查,企业/机构对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创新融资产品以及提供融资条件优惠的期望均超过30%。同时,期望银行为企业/机构提供并购重组、战略引资等财务顾问服务和政策协调服务的期望也分别达到了29.63%和22.51%。这表明,企业/机构对于银行支持的诉求极为迫切,并希望银行能够提供全方位的综合服务体系。

本次疫情对工业生产活动的影响非常严重,工业企业面临订单流失、复工困难、固定成本难以负荷等冲击,处境窘迫。银行应加大对于工业企业的金融帮扶,化解工业企业的债务风险,帮助企业尽早解决生产经营的困难。据调查显示,工业企业希望能获得银行提供更优惠的的融资条件,例如扩大融资期限;降低利率并同意企业延期偿还利息,减轻企业的还款压力;同时,完善特殊时期的征信服务,对于因受疫情因素影响而导致贷款逾期的企业开辟绿色通道等。

总得来说,在政策诉求方面,不同行业也存在着各自细微的差异化诉求。咨询服务业,农、林、牧、渔业,工业,批发、零售业,物流与运输业,住宿餐饮业,信息技术业均对税收优惠,经营补助以及社保费用减免等对现金流影响较大的政策颇为关注。而建筑,房地产业则倾向于了解融资相关政策。医药医疗类企业/机构则对疫情的防抗指导、实施细则和支持补助的政策更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