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研究生扩招背后的生源争夺战: 地方高校重奖策略能否奏效?

“研究生生源的问题让人头疼。”一所位于华北某省会城市的大学材料学院副院长侯猛说。

这所地方大学不是985,也非211,全国排名近200名。“近年研究生招生时,像材料学院这种优势学院,第一志愿都严重不足,需要靠调剂才能满足招生计划,一些比较冷门的学科,研究生招生计划指标都完不成。”侯猛说。

这不是个别现象。多所地方高校工作人员表示,他们近年招收的研究生中,多半来自本校,也多半来自本省。“都想招985、211高校的本科生,但人数很少。”侯猛说。

教育部3月25日表示,已向各地各部门下达研究生招生计划总额,并指导各招生单位抓紧安排确定分专业招生计划。此前的消息称,2020年计划扩招18.9万名硕士研究生。

但多名教育专家认为,研究生扩招无助于解决地方院校的生源短缺,尤其是优质生源短缺。

“随着扩招的大张旗鼓,研究生学历的符号资本价值会逐步降低,而名校学历的价值相对来说贬值会比较慢,理性的学生会把票更多投给名校。”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副教授周国平说。

一些地方高校已经行动起来,开出了高额奖学金价码,以此吸引985、211高校毕业生报考。但重奖之下,必有优秀生源吗?

奖学金等级“只问出处”

教育部3月25日表示,将尽快划定2020年国家分数线,预计4月中旬左右公布,相关复试工作安排将视疫情和高校开学情况另行通知。

目前,一些高校已经发布了接受调剂的公告,一同发出的还有优厚的新生奖学金。

温州大学规定,新入学的全日制非定向硕士研究生,文科类研究生每年可获得奖助学金不少于1.65万元,理工科研究生每年不少于1.8万元。每年获得奖助学金最高的可超过4.6万元。

我国目前已取消了公费研究生,所有研究生均需缴纳学费。但很多高校的奖学金政策100%覆盖,可以轻松抵消学费。温州大学2020年招生简章写道,学生报到注册时,无需携带学费,可将获得的学业奖学金(每人至少不低于8000元)直接抵扣学费。

位于广东省江门市的五邑大学给出了全方位优惠政策,包括:免三年住宿费,空调标准四人间,免部分水电费;覆盖面100%、每学年6000元的国家助学金;覆盖面约100%、每学年4000-6000元的学业奖学金;导师提供给每个学生每年生活补贴1000元。到教育示范基地(工作站)参加实践活动的学生,每月可享受1000-4000元的生活津贴。

广州大学最为“财大气粗”。所有一年级新生都可申请新生奖学金,表现优异的学生将不少于7万元。

不只是这些“名不见经传”的地方高校,211高校哈尔滨工程大学也设立了4000-10000元的新生奖学金。

各高校设立的新生奖学金一般划分不同档次,“双一流”、985高校毕业生,尤其是推免生往往会拿到最高等级。

哈尔滨工程大学的新生一等奖学金对象为推免生、985高校本科毕业生,且不受总人数比例限制。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的研究生新生里,“双一流”高校本科毕业生可以拿到1万元的一等奖学金;其他高校的校级优秀毕业生,或省部级学科竞赛二、三等奖获得者,只能拿到二等奖学金。

第一志愿报考闽南师范大学的“双一流”高校本科毕业生,可以拿到3万元特等奖学金,本科就读院校有硕士授权单位的第一志愿考生(不含独立学院)可以拿到1万元的一等奖学金,其他本科院校的第一志愿考生只能拿到3000元的二等奖学金。

在广州大学,985、211高校的推免生可以拿到特等奖学金5万元。其他高校的推免生,来自985、211高校的第一志愿考生可以拿到一等奖学金3万元。

生源面过窄弊端

高校为何拿出重金吸引考生?背后是优秀生源的短缺。

广州大学为推免生开出了3万-5万元的奖学金,然而,今年该校200名推免生计划只录取到70人。

作为一所西部的地方高校,成都大学近几年总体报录比都较低,2015年仅为1.5,2016至2018年也仅维持在2.0左右,相当于参加考试的两个人中就能录取一个。

成都大学一名工作人员介绍,2018年招收的研究生中,48%是本校本科毕业生,70%是四川省内生源,本科毕业于国内重点大学的只有6人。

其他地方高校同样如此。2015-2018年,山西中医药大学招收的研究生中,山西省内生源占55%左右。从学校来看,本校生源占45%,其他14所高校占54%,这些高校大多为临近省份的中医药大学,还包括两所独立学院。

“一所大学招收的研究生如果学缘结构不够多样化,比如过分集中于本校,或生源面过窄,容易导致创新能力不足、学术争鸣不够、合作精神不强等弊端。”侯猛说。

很多地方高校只能将完成招生计划的希望放在调剂上。2015-2018年,山西中医药大学12个二级学科中,7个学科的调剂录取比例超过50%,最高的高达80%。江苏科技大学某学院2017年录取的第一志愿考生有18人,调剂录取的考生则有62人。

“调剂带来的弊端是录取到的学生对学校不了解,没有认同感,往往会发生被录取却不报到的情况,浪费学校的招生指标,好处是能够录取到优秀生源,甚至是985、211生源。”侯猛说。

因此,高校的新生奖学金更倾向于奖励第一志愿考生。上海应用技术大学2019年向第一志愿录取的考生发放6000元新生奖学金,调剂录取考生只得到500-2000元。

用什么吸引生源

研究生生源向名校集中,原因是什么?

“很多名校的本科毕业生选择了出国留学,还有一部分学生当看到好的就业机会时会选择就业,剩下在国内深造的学生,本校也会以本硕博连读、推免等方式留住他们,这样地方高校招到名校毕业生的可能性就很小了。”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说。

2014年,研究生推免政策改革,推免名额不再设置留校限额。这使得学生有了更多选择,名校的学生继续选择名校,而非一流院校的学生则更多地流向一流院校。与此同时,名校推免生所占比例持续提升,更加剧了优秀生源的虹吸效应。

考入名校也是越来越多本科毕业生考研的首要目标。“近年来,考研队伍中的往届生、二战考生越来越多,他们只想考进名校,如果考试失利了,宁愿再考一次也不愿意调剂到一般院校。”一名考研培训行业人士介绍。

“此次扩招的重点专业是临床医学、公共卫生、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扩招的重点类型是专业学位而非学术型学位,但地方高校在这些专业上并不占优势,在专业学位教育上也是如此。”周国平分析道。

周国平认为,在今年的研究生扩招中,地方高校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高校在数量上应该会至少分得一半的生源,但就生源质量而言,部属高校仍然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短期内发生根本性变化的可能性非常小。

那么,地方高校重奖策略能否奏效?广州大学2018年发出了100多份新生奖学金,其中不乏来自武汉大学、中山大学、浙江大学、哈工大、西安电子科大等名校的生源。

但周国平认为,“对大部分家庭来说,学费或奖学金的高低不是他们首要考虑的因素,本科毕业生考研,考虑的因素首先是城市,其次是专业,再次是学校。包含高等教育资源在内的城市资源禀赋多寡优劣,是理性的家长和学生首先考虑的。”

这在北上广以及江苏、浙江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地方院校已经有所体现。上海市一所地方院校,尽管近几年调剂录取比例高达95%,但录取分数线比国家线持续增高,说明生源质量在持续增长。

随着招生考试制度的改革,高校将赋予更多自主权,比如2014年的推免政策改革,这是否有利于地方高校?

“短期来看,可能会出现类似股市的熔断现象,就是地方院校出现招生困难,但从长远看,对那些有一定资源,有办学特色和优势学科的地方院校是有利的,他们可能会招到更多满意的学生。”储朝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