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斌:防控的最后一道防线在我们“手”中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4月28日讯 一位老师双手沾满模拟病毒,并与三名学生握手,结果会怎样?日前,美国一篇《老师带病毒2小时传染全班:美国小学硬核实验》的文章在朋友圈疯传。
世界卫生组织给出的有关新型冠状病毒的防护建议中,第一条就是洗手。然而,生活中依然有不少人忽视这一防护措施。
手部防护到底有多重要? 4月27日,中国经济网组织了一场“ ‘大疫之后 防护永远在路上’如何科学防控”的网络直播。在直播中,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高斌从病毒传播途径、存在时间、如何正确防护等方面给予了解释。
高斌说,讨论手部防护的话题,不仅是未雨绸缪,更是当务之急。这一话题看似简单,却隐藏着一些重要内容,包括一些可能会影响我们行为的因素,甚至隐藏着不少的传染病原理。
目前已知,新冠病毒传播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
高斌根据相关研究指出,飞沫因为受地心引力的影响,不可能一直在空中飘浮,而是像抛物线一样落到地面。因此根据飞沫传播的这一特点,专业人士设定了一个安全的社交距离,即使不戴口罩,在两米的安全距离内,病毒也不太可能从病人的呼吸道进入正常人的呼吸道。
“而且,很少有人会直接对着别人咳嗽,如果正确佩戴口罩,飞沫传播病毒的概率就低了很多”。
高斌认为,值得注意的是,飞沫在空中短暂漂浮后有可能落到地面上,也可能落到桌面上、电脑键盘上、周围物体的表面。而这些地方正是被人手频繁接触的地方,也就意味着人一旦用手接触物体表面后,就可能沾染上病毒。
那么手部可能传播病毒的概率有多大?研究表明,人一天内至少会有15次揉眼睛、抠鼻子、摸嘴巴行为。
高斌强调,只要手部有一次接触到病毒,就可能传染到上述器官的粘膜,从而感染相关传染病。从实践上看,手的防控措施和其他措施一样重要。我们的手不免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环境,做好手卫生是最方便、最经济的办法。
高斌表示,手跟着个体走,最后一道防线就在我们手上,是可以防得住的,我们必须把手卫生植入到个人防护的每一个环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