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地方债发行超1.3万亿元 创单月新高
财政部3日发布数据显示,5月地方债发行13025亿元,创地方债券单月发行量新高。截至5月底,新增债券发行完成中央提前下达额度的94.9%。资金投向上,更加聚焦“六稳”“六保”,新增专项债券资金全部用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重大项目。业内指出,年内仍待发行的新增债券总规模约为2万亿元。伴随地方债的扩容提速,护航“六稳”“六保”的效果将进一步深度显现。
财政部数据显示,截至5月底,2020年地方债券共发行31997亿元,其中新增债券27024亿元,再融资债券4973亿元。新增债券发行完成中央提前下达额度的94.9%,其中一般债券5522亿元,完成中央提前下达额度的99%;专项债券21502亿元,完成中央提前下达额度的93.9%。
财政部国库司有关负责人表示,1至5月地方债券发行规模大幅增加,发行进度明显加快。地方债券发行总规模和新增债券发行额同比分别增加65.1%和85.3%。1至5月新增债券发行量完成全年地方新增债务限额47300亿元的57.1%,同比提高9.8个百分点。
此外,筹资成本有效降低,1至5月地方债券平均发行利率3.27%,比2019年下降20个基点,有效减轻了地方融资成本。债券期限与项目更加匹配,1至5月地方债券平均发行期限15.2年,比2019年增加4.9年,更好满足了交通、水利等长期限项目的融资需要。
“5月份地方债发行创新高,单月发行破1.3万亿元,基本达成5月底前将提前下达的新增专项债发行完毕的目标,这不仅展现了市场对地方债的消化和容纳能力,更充分体现出随着我国复工复产不断推进、经济大踏步向常态回归,当前市场的信心已经有了很大的恢复,这对于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复苏是非常有利的。”中国国际期货股份有限公司研究员汤林闽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
按照政府工作报告的安排,今年全年新增专项债3.75万亿元。汤林闽测算指出,年内仍待发行的新增债券总规模约为2万亿元,其中一般债券约4278亿元,专项债券约1.6万亿元。如果同去年类似,大部分新增地方债需在9月底前发行完毕,则接下来的6月到9月,每个月平均需发行约5000亿元新增地方债,再加上再融资债,月均发行量会更多。“而如果考虑到新增地方债仍可能需符合早发行、早使用的要求,6月至9月的新增地方债发行规模呈现前高后低的概率较大,6月份地方债的总发行量仍有可能接近万亿。”汤林闽表示。
值得关注的是,从资金投向来看,据财政部国库司上述负责人介绍,前5月发行的地方债更加聚焦“六稳”“六保”,新增专项债券资金全部用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重大项目。这将有利于扩大有效投资,更好地发挥地方债券对“六稳”“六保”的保障作用。
地方债助力国家重大区域战略也在不断加码。日前,为支持重点民生保障和经济社会发展项目建设,河北省成功发行2020年第5批政府债券468亿元。其中,首次冠名发行“京津冀协同发展专项债券”,重点支持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开发建设150亿元,为临空经济区高质量建设注入强劲动能。
此外,河北省继续发行“雄安新区建设专项债券”,支持雄安新区起步区及周边配套设施建设150亿元,进一步有力推动雄安新区建设提质增速。同时,有力保障疫情防控资金需求,支持疫情防控及公共医疗卫生能力提升项目29个,涉及金额30.64亿元。有效助推重点项目建设,支持重点片区、重点经济开发区建设,以及其他民生事业领域项目143个,涉及金额137.36亿元。
汤林闽表示,按照政府工作报告,专项债将重点支持“两新一重”建设,即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和重大工程建设,包括5G应用、充电桩、老旧小区改造、交通、水利等。这些项目普遍具有既促消费惠民生又调结构增后劲的显著特征,大量专项债资金的投入,能够保障这些项目及时落地和顺利进展,对于做好“六稳”和“六保”工作无疑具有巨大的作用。并且,专项债券可用作项目资本金的比例将提高,对社会资金的撬动作用将更明显,更加有利于“两新一重”项目的启动和建设,从而更好地发挥专项债对“六稳”“六保”的保障作用。
根据中诚信国际统计,截至5月22日,现有专项债用作资本金的项目已超180个,规模接近1100亿元,较去年的68亿元已增长超15倍。
中诚信国际研究院宏观金融研究部分析师卞欢对《经济参考报》记者指出,今年以来新增专项债快速扩容,更大规模的投入及盘活为落后地区稳就业、稳投资提供必要资金支持;同时,提前下达的部分基本用于铁路、轨道交通等交通基础设施,以及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等领域,有利于及时有效弥补公共设施短板,符合“六稳”“六保”的政策要求。
卞欢指出,如果按资本金比例25%计算,若全部新增专项债投向基建,对基建的撬动规模或超过6万亿元,对名义GDP增速的拉动或接近5个百分点,持续助力稳投资、稳增长。
对于专项债资金如何尽快落到项目上、更好地发挥稳投资稳经济作用,中诚信国际研究院宏观金融研究部分析师汪苑晖认为,未来专项债的高质量发展需重点把握短期更大发挥稳基建作用和长期持续推进制度改革的关系,助力积极财政政策更加有效。他建议,专项债发行规模较高的省份,在大规模发行的背景下进一步提质增效,提升债券资金与项目的匹配程度。此外,各地应扎实做好项目储备工作,围绕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加快筛选优质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