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千小店温暖着中国街巷
在城市的街角巷口,每个人一定都有几家熟悉的小店。不管什么时候,推开一扇门,迎面而来的是熟悉的面孔,熟悉的服务。一切再自然、再寻常不过。
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却让万千小店重新被人们“认识”了一次。小店一般不大,但它们一家家连成串、铺成扇,既升腾着市井的生气,又为奔忙的人们带去温暖,俨然城市的另一个面孔。推开门,常常只是忙碌的店主夫妻俩,加上几位常驻的员工,人数不多,却是就业的“满天繁星”;业务不广,却是民生保障之不可或缺;道理不深,却是离我们最近的国民经济学。许多人对经济复苏的感知,大抵也是身边小店传递得最为真切吧。
可想而知,疫情发生后的一段时间,小店生存不易,有的经营受损严重,有的甚至经历了断崖式下跌。但是小店主们凭着一股劲,在冲击中突围,在困难中存续,在危机中寻求转机。采访中我们接触到不少小店主,他们有的是沉默坚韧的父亲母亲,有的是怀揣梦想的年轻创业者,他们的故事都与众不同,却又十分相似。
相似的是,总有一股顽强的生命力无处不在。疫情冲击下,市场主体普遍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小店更是如此。开业前,房租、水电、工资,处处是成本;开业后,做好防疫、恢复客流,处处有担忧。但是,转起来就有希望,挺下去就有机会——许多小店主们保持乐观,怀揣这样的朴素信念。防疫期间大家出门少,就多上生鲜百货、组织团购,让小店成为社区里的供应站;餐饮线下堂食骤减,就转战线上开通外卖,让供给紧跟需求。反应灵敏、行动迅速、不怕吃苦、善于变通,小店主凭着韧性与干劲,创造着他们的“V型”反弹。
相似的是,常有扶持与互助的阳光传递温暖。一家小店,一份希望。小店主们日日辛勤,撑起的是一家人的生活,也是员工的就业、居民的需求。时序由冬转春再入夏,扶持小店成为多方不约而同的行动。减税降费,减免房租、水电气费,来自各级政府的一轮又一轮优惠政策,为小店增强信心。无接触贷款支持、数字化转型赋能、外卖业务扶持,从阿里巴巴到美团,来自平台企业的帮扶,也在助小店强化本领。不同机构的数据均显示,自春节后复工以来,小店热度不断攀升,它们一家家照亮街头、点亮城市的夜经济,也重新燃起人们对生活、对消费、对经济的信心。
在逆境中顽强生存,在危机中锻造本领,虽然身形单薄,但有“众人拾柴”,转过身来,更迎来数字化、智能化的升级迭代。万千小店,这样诠释着中国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