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被亲切地称为“健康守门人”,其实,他们还身负另一重要职能——“钱袋子守门人”。

担任中国社区卫生协会家庭医生联合工作委员会副主委的汤松涛,某次出差一线城市,见老百姓手提两大袋药品兴冲冲从医疗机构出来,颇感忧心。这么多药吃得了吗?可老百姓交了保费,乐意多开药;医疗机构呢,业务量越大越高兴。谁都想花掉这些钱,看似“双赢”,但大量无效医疗、居高不下的社会医疗成本,最终还要由老百姓看病的“钱袋子”来买单。守住“钱袋子”,不仅要靠医保部门的审核,更要靠千千万万精准掌握百姓用药需求的家庭医生。

有病找家庭医生,说着容易做起来难。有人会说,东莞做得好是因为“不差钱”,找家庭医生,门诊报销75%,还不设起付线和封顶线,多阔绰!而逻辑恰恰相反,正因为有家庭医生及其背后的社区首诊等制度“守门”,“阔绰”的政策才得以出台。事实上,东莞医保收费极低,仅用职工平均工资的2.1%,就解决了数百万人的“看病自由”。汤松涛用一句话讲明了其中道理:“想想中国家庭医生的先驱——乡村赤脚医生,一个乡再穷,有这么一个赤脚医生都能满足需求,所以钱多钱少不是问题,每个城市都能找到与当地经济相匹配的路径。”

近年来,为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强基层”被国家作为医改的基本战略全力推进,家庭医生由此应运而生。东莞的实践证明,以家庭医生为代表的基层医疗服务强起来,带来的是“三赢”。

一是百姓赢。广东曾有三甲医院做过评估,其2/3的病人并不需要在大医院解决问题。在东莞市寮步镇,2018年社区门诊均次医疗费仅74元,远低于东莞公立医院门诊220元的水平,一个镇一年就为老百姓省下了近2亿元医疗费。省下的不仅是看得见的医疗费,家庭医生对百姓健康的全程精细化管理,令糖尿病、中风等慢性病得到有效防控,又让多少家庭获得了看不见的收益。

二是医疗机构赢。多年前的东莞,公立医疗资源的缺乏和人口的大量流入,曾令“黑诊所”遍布,非法行医横行,政府屡打不绝。而今随着基层医疗体系根深叶茂、家庭医生服务深入人心,“黑诊所”自己关门,销声匿迹了。可见,有序的医疗市场靠“疏”不靠“堵”。由家庭医生来配置区域内的医疗资源,将实现更科学的分级诊疗,让大、中医院和基层站点各行其道,各自繁荣。

三是政府赢。一位东莞企业家曾向汤松涛抱怨:“社区首诊制不好,非让我去一趟社区,又买不到想要的药。”汤松涛答:“社区什么药都能提供,医保缴费就要提高一大截,你养活5000名员工,成本要增加多少?”该企业家连连称是。正是有了“钱袋子的守门人”,制造业基地东莞才能海纳百川,才不会在市场风云变幻时担心压垮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低成本广覆盖的医疗服务对应的是优质营商环境,人才聚集、企业兴旺,岂不是政府最渴望的政绩?

东莞提供了借鉴,各地的路还需各自去探索。东莞的经验表明,家庭医生服务要实现真正普及,政府部门需多一些全心为民、勇于破冰的胸怀,广大医护人员需多一些沉下基层、海阔天空的情怀。

未来,在国家所倡导的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中,家庭医生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当好“健康守门人”和“钱袋子守门人”,家庭医生责任重大;而我们每个人,有了病先找家庭医生,个人健康一小步,社会发展一大步,何乐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