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废旧家电回收处理体系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电视机、冰箱、空调、电脑等家用电器更新换代速度越来越快。特别是近年来,“双11”“618”等购物节火热,各大电商平台针对家电产品打折促销力度较大,吸引消费者“买买买”。这一方面折射出中国消费市场的巨大潜力,同时也提出一个现实课题:替换下来的废旧家电该怎样处理,如何为它们找个“好归宿”?
有数据显示,我国家电保有量已超过21亿台,目前正处于家电报废高峰期,近年来每年淘汰废旧家电量达1亿到1.2亿台,并以年均20%的幅度增长。废旧家电兼具资源性和污染性双重属性。有的包含有色金属、橡胶,有的含有金、银等贵金属,有的存在铅、汞等有毒有害物质。如果处理得当,它们就是可利用的资源;处理不当,将会威胁自然生态环境,危害人体健康。
从整体上看,我国陆续出台一些政策来规范废旧家电回收拆解,推动相关工作取得长足进步。但有关回收处理体系仍不够健全,机制也不够完善。例如,正规回收企业受制于环境成本、运营成本等,难以大规模设立收购网点,没办法给出更高的回收价格,也不被社会所熟知,因而多数废旧家电被小商贩回收。结果,“退休”家电中质量稍好的,经过修理后流入二手市场;质量差的,有价值的零部件会被拆下来,剩余的部分才会进入拆解厂。
从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出发,我国于2012年设立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向电器电子产品生产者收缴资金,补贴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企业。在基金激励下,全国建成109家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企业,有力推动了节能与综合利用事业的发展。不过由于废旧家电积存量很大,实际报废量远大于预估报废量,基金存在缺口,基金付款还无法有效满足实际需求。据生态环境部统计,2019年,包括废旧家电在内,8276万台废弃电器电子产品进入正规企业规范处理,这意味着还有大量废旧家电未能得到规范处理。为废旧家电找个“好归宿”,关键在贯通废旧家电回收处理产业链,健全回收网络、优化回收渠道、增强处理能力。
让废旧家电变废为宝,离不开规范处理。从政策层面看,需尽快完善基金征收补贴政策,研究扩大基金征收补贴范围,提高基金使用管理水平,逐步实现基金收支平衡。从执行层面看,需加强监管,严厉打击企业违规处理、造假骗补、环保不达标等行为,维护市场秩序。对企业而言,需加大研发投入,加强信息化、智能化建设,提高处理产物附加值。公众应当从自我做起,践行环保理念,争做废旧家电回收的支持者和参与者。
也应看到,稳定的货源,是回收处理企业的源头活水。废旧家电回收从单个到集中,是典型的逆向物流,需要合理规划设置回收运输中转站,采用全品类回收等方式降低成本。不妨积极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线上线下相融合,探索开展“互联网+回收”,推动传统回收方式与时俱进、提质增效。同时,大型企业可以吸纳、整合小商贩,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不久前,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关于完善废旧家电回收处理体系推动家电更新消费的实施方案》。以此为契机,凝心聚力、多措并举,进一步完善废旧家电回收处理体系,我们就能为美好生活添彩,为环境保护助力。
《 人民日报 》( 2020年07月06日 0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