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山”理念15周年看浙江:本立而道生
中新网杭州8月15日电( 柴燕菲 王逸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时至今日,该理念自首次提出已整整15周年。15年间,其作为内核引领,推动着绿色中国、美丽中国进程不断向前。
作为“两山”理念萌发地的浙江,是观察这段历史区间、发展演变的重要窗口。从杜绝灰色GDP、在觉醒中追求“两山”,到打通转化通道、于更具包容性的发展中实现“两山”,再到大智治制、以关乎长远的制度框架护航“两山”……15年,春风绿江南背后,浙江也演绎了一则立绿色发展之本,生高水平全面小康之道的动人故事。
本立:由“虑”向“绿”
在“两山”理念最先提出地安吉余村,白衬衣着身的余村原党支部书记鲍新民正在自己宣传“两山”理念的个人工作室,向游客介绍着村里这些年的变化。“以前村里都是矿山和水泥厂,漫天烟尘,穿不了浅色衣服。每天干活回来时身上有几层灰,只能穿深色衣服。”
“那时家家户户钱是有了,但每天灰头土脸地吃大鱼大肉,但这算过上了好日子吗?”这是鲍新民任村书记时一直有的“忧虑”。他说,看着山毁、河污,村民身体受到伤害,2003年村两委冒着压力喊停了矿山和工厂,但全村人的生计又何去何从?
浙江的“两山”故事开篇,正是从这样的“多虑”起笔。
上世纪90年代起,最多时拥有1000多家大小造纸企业及关联企业的杭州市富阳区,是中国造纸重镇之一。但高污染、高能耗的造纸业产值虽占当地工业总产值的20%以上,但油墨排到水里,废气排到天上却让富阳人失去了蓝天碧水。
当地一区领导这样向记者回忆21世纪初的富阳:“城里少有干净的汽车,没有硬化的地面尘土漫天,农村处处垃圾,农民平时不敢开门……脸都没洗干净,富阳怎么发展?”
彼时,从全省看,要素短缺、环境承载力下降等“成长的烦恼”,让浙江开始出现发展之“虑”。
时任浙江省长吕祖善接受中新网采访时说,经过20多年的发展,可以说浙江很少有地方不被污染的。到2003年,浙江废水排放总量、工业废气排放总量、工业固废产生量比1990年分别增长84.8%、300%、130%。当时全省69个县级以上城市中,66个被酸雨覆盖,其中33个为重酸雨区。“一件件的事促使我们逐渐认识到用污染环境换来的发展是死路一条。”
十字路口,如何定向?2005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余村被提出,该理念也作为发展之本,成为浙江由“多虑”转向“多绿”的起点。
鲍新民和村民们的心更坚定了。余村开始由“靠山吃山”变为“养山富山”,对土地、矿山、竹林等集体资产实行统一管理、统一经营,成立了“两山”旅游公司,发展生态旅游。
富阳老百姓家里的门窗可以放心敞开了。该区2005年起启动造纸产业转型、环境整治工作,后按照“关停淘汰一批、整合入园一批、规范提升一批”的总体思路,先后实施了六轮造纸行业整治,企业数缩减到127家。
省级层面,2005年当年,浙江即基本完成市、县生态建设规划编制,完成“万里清水河道”建设2587公里;启动“811”环境污染整治行动;关停一批污染严重的企业和畜禽养殖场。
而以15年为一个维度观察浙江,潜心护绿也让其有了更富绿意的新貌:
截至去年底,该省221个省控断面中,Ⅲ类及以上水质断面占91.4%,较2005年增加26.5个百分点。浙江森林覆盖率稳步提升至61.15%。城市污水处理率96.48%、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较15年前分别提升41.48%和10%。该省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由6.5:53.5:40变为3.4︰42.6︰54.0。此外,浙江也成功创建中国首个生态省。
道生:从“新”到“欣”
久久为功践行“两山”理念,让浙江逐渐找到一条高质量绿色发展之道。通过打通转化通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这里从新思想新理念,变为欣欣向荣的新局面。
盛夏,武义县柳城镇祝村的十里荷花物种园内,荷花开得正艳。高温没有阻挡游客的热情,拍照打卡、品尝莲子等制作的美食,一片热闹景象。该村党委书记梁益平坦言,放在以前,自己从不敢想荷花可以做出这么大的文章。
他介绍,作为三大名莲之一的宣莲正是出自柳城,而祝村是柳城出产宣莲最多的村,村里种植宣莲的历史可追溯至唐朝。“但一直以来我们没有挖掘出它的经济价值,村里很多人都外出打工,谋求别的出路。”
“两山”理念提出后,祝村开始思考如何将绿水青山真正化作金山银山。“我们流转土地,按农旅结合思路引进了物种园,增加了村集体收入,村民也可在这里就业增收。而在项目影响下,村里一年能吸引3万多人次的游客,村民有人卖特色食品赚钱、有人做电商卖荷花。我们还带动了周边多个村的宣莲经济发展。”
武义县柳城区域发展联盟农业农村办主任阮青山介绍,随着宣莲产业与文化旅游的结合日渐深入,近年当地莲农的收入增长超过15%。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农村是体现这种转化成果的绝佳窗口。在浙江,经历过“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美丽乡村”建设等,截至2019年底,该省建成新时代美丽乡村6155个、A级景区村庄7236家、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14家、乡村民宿19818家。全年乡村旅游共接待游客4.6亿人次,乡村旅游总收入超400亿元。这也助浙江农村居民收入去年实现9.4%的增长。
以绿色为底色,实现更具包容性的增长,民众也获得着生活质量与精神需求层面的“金山银山”。
在湖州,面积225平方公里的南太湖新区成立虽只有一年半,但已构建起以数字经济、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为主的现代绿色产业体系,助去年新区的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均增长10%以上。良好的经济基础亦反哺了社会事业发展。新区内年经营性收入30万元以下的欠发达村全部消除,教育、医疗、文体、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市民有了真真切切的绿色获得感。
在杭州余杭,当地把日净水量20万吨的净水厂建在了高标准主题绿地公园——水美公园的地下,打造了浙江首个全地埋式地下污水处理厂。原本的荒地变为民众观光、休闲、运动场所。
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厅长方敏表示,多年来,浙江已探索出一条经济转型升级、资源高效利用、环境持续改善、城乡均衡和谐的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初步形成了经济强、生态好、百姓富的绿色发展格局。
治制:自“常”至“长”
大智治制。以“两山”理念为指引,面向未来,浙江各级、各地业已在制度保障上发力作为,让“绿色”既是“常态”,又是“长态”。
不久前,丽水市景宁县大均乡伏叶村村民张端水作为当地首批生态信用农户,拿到了5万元“两山贷”贷款。“我有230余亩的油茶基地,以往为了及时付工人工钱,经常四处筹钱。这5万块刚好用来支付工人的工资。而且利息低,不要担保。”
丽水是全国首个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城市。去年底,该市探索建立生态信用制度,并为农民融资量身定制了金融信贷产品——“两山贷”,以个人生态信用积分管理办法评级为基础,结合乡村生态治理、农户生态行为的正负面清单评定星级,对符合生态信用评级的农户给予贷款支持。
制度设计方面,除首创性推进生态信用体系建设外,丽水还在政府购买生态产品上实现破题、基本建成价值核算评估体系。以后者为例,其出台全国首个山区市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技术办法,发布《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指南》地方标准,建立市、县、乡镇、村四级GEP核算体系,分别发布了丽水市、9个县(市、区)、18个试点乡镇和两个村的GEP核算结果。
在安吉,其在全国率先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首创绿色制造、绿色工厂等10项国家标准。该县还成立两山转化数字研究院,致力于通过数字化手段保护绿水青山,不断探索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机制,构建数字生态,将自然生态与数字生态相融合。
用制度保障“两山”理念的引领作用,浙江一以贯之。从取消相对欠发达地区的GDP考核,转为重点考核生态保护、居民增收等,到首创“河长制”,并为其立法,再到率先建立生态功能区(县、市)环境激励制度、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无不是初心体现。
“要坚持常长并举,深入落实‘三线一单’制度,完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和责任终身追究制度、区域协同联动机制等,构建起全链条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围绕不断开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新境界,浙江省委书记车俊日前表示。
他提出,要努力把浙江建设成为展示美丽中国建设成果的重要窗口。这是当下该省的绿色之愿,更是15年一张蓝图绘到底所积累下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