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同仁堂集团下属上市公司同仁堂股份近日发布的中报显示,上半年实现营收33.79亿元,同比下降14.41%,营业利润同比下降39.99%,医药工业和医药商业两项业务双双下滑。对此,同仁堂方面回应,上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产品销量下降,零售门店客流量下降。相比因疫情而销售业绩良好的医药企业,百年老字号同仁堂其解释多少让人疑惑。

据了解,因疫情对于消费习惯的改变,同仁堂也迅速做出调整,加码布局线上市场。同仁堂报告,期内积极开展线上销售拉动工作,在喜马拉雅、今日头条、抖音等线上媒体发布产品宣传推广内容;依托天猫、京东等购物平台,实现母公司37个品规销售1.05亿元,同比增长35.38%。

对于外在环境突然变化,难以做出及时的应对与调整,或许是一些老字号企业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但事实上有着金字招牌的北京同仁堂并非不思改变的企业,图谋创新进取也是同仁堂的一大特点,就跨界经营这一项,同仁堂曾多次尝试。

最近同仁堂跨界卖咖啡,这一举动确实引人注目。枸杞拿铁、罗汉果美式、肉桂卡布奇诺等,这些融入传统中草药的新式咖啡,引起了人们热议。“喝最养生的咖啡,熬最长的夜”,尽管中西文化融合是趋势,但一旦体现在新事物上,还真需要时间接受。但是,谁又敢预言,养生咖啡将来就不会比奶茶更流行呢。

回顾同仁堂跨界,还真有点“折腾”。同仁堂跨界药妆、凉茶,甚至选择关联度并不高的日化与母婴行业,但都难有起色。当然不能以成败论英雄,更不能以短期的利润来衡量一个百年老字号的品牌价值与意义。特别是这个百年老字号的中药企业同仁堂,其存在本身就意味着一种历史的传承与文化的积淀。

对于笔者来说,在北京买中药特别是中药材,无疑首先想到的是卖了351年中药的同仁堂。其实对于很多人甚至中医药从业人员来说都是如此,如需到外面抓药,大家首先想到的还是同仁堂。这就是同仁堂几百年来的品牌效应。

300多年来,同仁堂恪守“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古训,树立“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自律,这无疑是中医药业难得的文化传承。其实,这也正是同仁堂最宝贵的财富。一家百年老字号的企业,不仅有着核心的技术传承,更有着核心的产品与业务,还有着核心的精神内涵与文化传承。笔者认为,无论同仁堂怎样跨界,其核心的东西才是品牌得以百年发展、基业常青的根本。一家做了几百年的中医药企业,应加强产品创新与研究,做出更好的中医药产品无疑更让人信服。

同仁堂跨界关联性行业还可以理解,但跨界无关联的行业就令人费解。同仁堂,是中医药界含金量多么高的一块金字招牌,如果拿这个金字招牌去做不相关的行业,无论怎么来说,都有点自降身价的意思。尽管处于一个追逐利润的商业社会,但金钱说到底还是遵循价值的规律,有独一无二的价值才是真正的金字招牌。因此,同仁堂应坚守并不断开拓创新其核心的中医药业务,才更能体现其独一无二的价值,进而真正发扬这块金字招牌。

中医药其本质既是产业也是一种文化传承。当前我国传统中医药正展现其独特价值。数据显示,在大半年的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中医药参与救治确诊病例的占比达到92%。据同仁堂日前披露,今年上半年同仁堂国药组建全球新冠肺炎防治专家组,并向全球35个国家和地区发布77套扶正避瘟饮防疫抗疫组方,并捐赠各类防疫产品。

金字招牌必然具备着“金子”般的品牌内涵与力量,但再好的金字招牌,也经不起透支。同仁堂,这样一个百年老字号的好品牌,其实并不需要太多“折腾”,做好做强主业才是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