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方药网售门禁放开,新零售能否快速抢占市场份额?

文/理逻 汉杰(实习生)

11月12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开发布《药品网络销售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下称《办法》),向社会征求意见。

此前,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在2017、2018年也分别发布过网络销售药品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网售处方药一直是被禁止的。征求稿中明确表示,网络药品销售者既不能展示处方药信息,也不能网络销售处方药。不过前两次的征求稿最终都没有正式文件落地。2019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发布,网络禁止销售的药品名单里没有出现处方药,这一定程度上意味着网售处方药还有一定的生存空间。

而今年最新的征求意见稿中,网络销售处方药终于初见光明。《办法》中明确药品零售企业通过网络销售处方药的,应当确保电子处方来源真实、可靠,对已使用的处方进行电子标记。同时明确网络销售处方药企业应提交确保电子处方来源真实、可靠的证明材料。

中信证券医药研究团队对此表示,《办法》对处方的真实可靠提出更高要求,为保证监管的有效性,网售药品企业接入处方共享平台的必要性大幅提高,显著促进电子处方外流。

因此,对于网络销售处方药,建立处方共享平台是基础条件。早在2018年就有八个省份率先发文提出搭建处方流转平台。平台的顶层设计是卫计委牵动医院、药监局带动药品零售,将公立医疗这一座座孤岛互相打通,串接大量信息,包括处方信息、医保支付渠道等,然后通过电子处方平台进行监控电子处方在平台内的流转。在此基础上,电子处方能够得到有效的监管,也能很大程度上保证处方来源的真实可靠性。

那么,处方药的网络销售门禁已经放开,药品新零售能够快速抢占市场份额吗?

近年来,网上购物发展迅速,加之2020年疫情的催化,药品上线趋势也更加明显。《办法》的发布一定程度上消除了药品电商行业政策上的不确定性风险,根据艾昆纬的数据预测,处方药外流规模约为4000亿-5000亿元,其中零售市场规模约3000亿元。网售处方药开闸为医药电商带来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同时也为连锁实体药店O2O模式发展扫清了许多阻碍。

事实上,国内四家连锁药店上市公司早已开始布局药品新零售。以一心堂为例,公司互联网业务主要以O2O业务为主,具体细分为第三方O2O业务和一心到家O2O业务,分别占比1/3、2/3。2020年第三季度互联网业务营收4695万元,同比提升143.33%,环比提升47.94%,可以看出,新零售的规模及体量在逐步扩大。如果药品新零售成为主流,线上买药成为习惯,对于连锁药店来说,单店规模缩小,数量增多,坪效也有望进一步提升。

不过,仅仅依靠电子处方外流以及处方共享平台,线上客户量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药品新零售所服务的人群相对狭窄。对于患者来说,借助处方来开药是建立在已经拥有处方的基础上来进行的,也就是说,患者第一次看病是需要现场就医,在获得了处方之后,可以选择线下或者线上买药。如果不考虑日常非处方药的话,网售处方药更大层面上主要为线下门店的补充,更适用于慢性病患者的后续多次同种药物的重复购买。

因此,要实现患者覆盖范围的扩大,还需要在线诊疗以及线上开处方的配合。通过远程开处方,再将处方转入共享平台,然后根据患者所在地进行药品配送。这一模式恰好能够解决许多年轻人“三小时医院排队,三分钟看病”的烦恼,也能够解决偏远地区医疗交通落后导致的看病难题。

但是目前,远程开处方没有明确的政策规范,有在线诊疗业务以及能够开处方药的网站、APP有很多,但质量参差不齐。

一些像爱康多网上药店、健客网上药店的买药软件十分不规范,在简单的问诊过后,便能够获得处方药,电子处方并不会展示给顾客,而且医生的信息也没有太多的披露,很难辨别真假,药师的专业能力也值得怀疑。不过这两款在线问诊业务并不需要任何挂号费,平台提供免费问诊。

而阿里健康、京东健康以及平安好医生等大平台则做得相对比较好。从挂号问诊到开方拿药,流程完整,每位医生的挂号费不同,而且医生的所属医院以及专长履历等都详细地展示出来,其中还包括医生在线看病的好评度以及患者点评,这使得在线问诊业务变得非常透明。另外,问诊结束后,医生会开具电子处方,可以凭借该处方直接在问诊平台拿药,有消费者曾表示,线上电子处方在实体药店确实可以买到药。

一位行业内人士表示,“网售处方药的放开可以看作是药品新零售的开端,这也是今年疫情催化下的必然结果,许多大型药品零售商早已瞄准这块肥肉,一些互联网巨头也在积极拓展药品新零售,并辅以在线问诊业务。不过新零售上升期,依然还存在许多不规范的地方,许多省市的处方共享平台也并不完善,给处方外流以及流转造成很大困难,而且患者的消费习惯还需要一定时间来转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