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11月20日讯(记者 韩璐) 近日,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秘书处举办新闻发布会,上海、江苏、浙江卫健委负责人介绍了各自省市的医改典型经验。

上海:医疗、医保、医药联合发力 减轻群众看病就医费用负担

上海市医改办、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赵丹丹介绍,上海渐进式在全市公立医疗机构取消药品加成;实施医耗联动改革,2019年12月起全面取消公立医疗机构医用耗材加成,严控高值医用耗材不合理使用。

上海全部38家市级医疗机构以及16个区已完成互联互通互认应用的全覆盖, 44个检查检验项目,实现了互联互通互认,减少了病人重复检查、重复检验,降低了群众的就医负担和医保费用。上海市级医院经临床医生确认互认达71.62万人次,总体互认率90.79%。

同时,上海积极推进药品集中带量采购,药品费用大幅降低;鼓励和推进公立医疗机构以医联体、单体形式,探索开展药品集中议价采购,引导公立医疗机构从重收支向降成本转变。此外,上海还全面推进长护险试点,试点个人账户结余资金购买商业保险;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率先启动长三角异地就医门诊费用直接结算试点并实现“一卡通”。

江苏:全面提升基层服务能力 开展“大基层服务体系”改革试点

江苏省医改办、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一级巡视员李少冬介绍,江苏全面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开展“大基层服务体系”改革试点——二级以下的所有医疗卫生机构都属于基层,这就是大基层,包括公办、民办的,都要承担网底的责任,一视同仁。江苏居民两周患病首选基层医疗机构就诊比例达69.5%,县域就诊率达93.1%。注重做好基层与上级医院用药目录的衔接:据介绍,江苏省较早提出并实施慢性病可以开两个月、三个月的药。

关于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李少冬介绍,江苏免费提供均等化的12大类45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重大疾病防控水平进一步提升,江苏全省甲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稳控在120/10万左右,为全国最低水平。医疗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每千人执业(助理)医师数、注册护士数、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分别从2015年的2.37人、2.56人、5.19张,增至2019年的3.16人、3.47人、6.39张。

浙江:持续优化就医环境 “出生一件事”惠及十万多个新生儿家庭

浙江省医改联席会议办公室、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孙黎明介绍,浙江省2018、2019连续两年推出“看病少排队”等20项改革举措,2020年持续优化就医环境,推出15项便民惠民举措。群众获得感明显提升,城市医院门诊和病区智慧结算率分别达79%、71%,高峰时段平均排队时间缩短到2.7分钟,平均住院日从8.6天下降到6.9天,“出生一件事”让十万多个新生儿家庭实现出生证、户口本、医保卡、社保卡“一次不用跑”。

在科研创新方面,浙江省高标准高质量实施委省共建8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新增3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推进中科院肿瘤与基础医学研究所建设,上述项目全部纳入省财政集中财力办大事保障范围,推动中国(浙江)卫生健康科技研发转化平台实质化运行。在浙江,城市三级医院功能定位进一步明确,三四类疑难重大手术占比提高16.9个百分点,首次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列全国第三,排名最靠前的12家“A++”综合医院中,浙江省占3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