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尧塘中心卫生院,78岁的宋阿姨正在卫生院医生薛阳春的诊室里接受远程会诊。

“你头晕多久了?”金坛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的张俊华医生通过系统视频远程问诊。

“一年多了,最近感觉有点严重。睡觉的时候晕得厉害。”宋阿姨用家乡话回答。

“睡觉的时候是不是看房子都是转的?”

“对,房子是转的,每次这样都要晕一个多小时。”

在详细了解宋阿姨病情后,张俊华又从系统中调取了宋阿姨的头颅CT影像等相关病例和检查结果,给出了良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断,并提出了建议用药,由薛阳春代为开药。

接受远程会诊对宋阿姨来说早已不是新鲜事。从去年开始,尧塘中心卫生院的云诊室启动,同时金坛区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实现患者检查结果和病例资料共享,患者可以就近看上专家,再也不用大老远往区里、市里跑。

宋阿姨享受的便捷就诊服务,是常州推进智慧医疗体系建设的成果。通过发行居民健康卡,常州推进实名制就诊,加强健康医疗信息采集和共享应用,并提供多种支付方式,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我们通过搭建市级统一结算平台,在江苏省内首创市域范围内‘就诊一卡通、医疗一账通’。”常州市卫健委副主任刘志洪介绍,截至2020年9月底,常州累计开通“医疗一账通”账户约312万个,市属医院实名就诊率达93%。各医院利用自助服务机、掌上医院App和微信公众平台等,优化医疗服务流程。

异地就医可直接刷卡结算、家门口的胸痛中心保障黄金救援时间、智慧医疗有效缓解大医院“候诊两小时、看病一分钟”……在江苏,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和分级诊疗、医联体医共体建设正在改善老百姓的就医体验。

此外,通过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江苏的民生红利方便的不单单是省内就医的当地居民,也为随子女离开故土的“老漂族”的就诊、结算等提供便捷。

79岁的张美蓉2017年离开河南新乡卫辉市,随女儿到南京生活。今年10月,张美蓉因身体不适前往南京鼓楼医院就医,办理住院手续时发现“异地就医不成功”,没法报销,于是她就求助了医院医保办公室。

“该患者办理异地就医手续时,相关信息需要在卫辉市平台、新乡市平台、河南省平台、国家部级平台、江苏省平台、南京市平台等多个平台进行数据交换,但凡有一个节点卡住,就无法刷卡成功。”南京鼓楼医院医保办公室工作人员赵勉告诉记者,他们本着最大限度照顾患者利益的宗旨,通过南京市医保局联系到卫辉市医保局,发现该患者的医保卡由于版本老旧,需重新制卡。

张美蓉家属在卫辉市进行补卡后,由当地重新发起转诊,最终转诊成功。从10月20日医院接到需求到26日患者医保卡刷卡成功,赵勉和同事们每天要协助张美蓉这样的异地就医患者处理各类刷卡结算问题,尽可能快地让患者刷上卡、住进院。

打开赵勉的微信,“跨省异地南京医院群”“长三角异地门诊直接结算群”“省内医保异地结算群”……多个微信群里不断出现新的信息,都是为了保障异地就医患者正常结算。

2017年,我国已全面推行跨省异地就医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据了解,如果遇到就医结算问题,南京市内各联网结算医疗机构医保工作人员会在微信群里上报,市医保局配合解决。

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不仅让居民看病就医少跑腿,更重要的是为危险边缘的急病患者“抢”来更多的黄金救援时间。

“没有这些医生,我恐怕没机会在这里表达感谢。”在南京市溧水区人民医院,87岁的何大爷回忆起自己突发疾病的一幕,仍心有余悸。

今年4月一天早晨,何大爷突发胸痛,家人拨打120后,他被紧急送至家附近的南京市溧水区人民医院。该院心血管内科执行主任毛庆告诉记者,当时患者情况危重,血压低、心率慢、大小便失禁,整个人意识模糊,处于心源性休克状态。床边心电图判断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进行紧张抢救后,医院与家属沟通,迅速将患者转运至导管室、开通其右冠状动脉,给患者植入支架。术后第二天,患者完成呼吸机脱机且恢复意识,病情转危为安。

“心内科医生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每延误一分钟,患者可能会失去更多有活性的心肌细胞。”毛庆说,现在区医院与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合作共建紧密型医联体,通过“下沉”专家与技术,切实提升救治水平。

据了解,随着近几年医院投入力度增加、团队技术实力增强,像何大爷这样的患者在当地就近急救成为可能。“我们现在每年接诊的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越来越多,做到了兜得住、接得稳、包得紧。”毛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