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2月9日讯 春节将至,年味儿愈来愈浓,家家户户都忙着备年货。然而,近期全国多地在进口冷链食品或其外包装检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引起公众关注。冷冻食品作为年货中不可或缺的食物之一,消费者还能不能买呢?对此,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发布《2021年春节饮食安全消费提示》,提示公众在选购进口冷链食品时应到正规商超,避免直接接触进口冷链食品,购物后及时洗手并对食品外包装进行消毒。

近期以来,各地监管部门先后从进口冷冻货物、水果、食品的包装、表面等检测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疫情传播呈现出“从物到人”和“从人到人”并存的特征。“目前并没有发现因为直接食用进口冷链食品引起的感染。”中国疾控中心消毒学首席专家、环境所消毒与感染控制中心主任张流波在之前的媒体采访中表示,目前感染事件都发生在低温冷冻食品的流通环节,如卸货、搬运等操作过程。做好消毒处理,食用进口冷链食品,风险很低。

业内专家也指出,新冠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通过食用或接触冷链食品及其外包装感染的可能性非常小。

在疫情防控新形势下,进口食品该如何购买? 业内专家提醒,消费者在选购进口冷链食品时,一是到正规商超或市场采购,不选购无法提供检验检疫证明、核酸检测证明、消毒证明,以及没有追溯信息证明合法来源的进口冷链食品;二是佩戴好口罩,不用手直接接触进口冷链食品,建议使用一次性手套;三是购物后及时洗手,洗手前不触碰眼、鼻、口等部位;四是加工食物前,可以先用75%酒精对食品外包装进行消毒。疫情防控意识不能放松,消费者要按照疫情防控常态化要求做好自我防护。

与此同时,在饮食安全上如何防范?专家提醒应保持清洁,生熟分开避免交叉污染;肉、禽、蛋、海产品等食物,要煮熟烧透;科学保存食物,熟食在室温下存放时间不超过2小时;室温或冷藏放置的熟食,再次食用前应彻底加热;从正规渠道购买食物原料。尽量做到非必要不出行;多采用线上、扫码支付等非接触购物和支付方式;提倡在家吃饭,避免在外聚餐。

在家做饭时,要按需选购和制作,尽量避免剩饭剩菜。如确需外出就餐,吃自助餐勤拿少取;要适量点餐,不讲排场,珍惜食物,吃不完的饭菜应打包;要抵制“大胃王”浪费食物的博眼球行为。剩菜剩饭冷却后,放冷藏或冷冻室存放;再次食用前应彻底加热,重复加热不宜超过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