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晚间,“百年老字号”上市公司同仁堂发布公告称,根据中共北京市纪律检查委员会、北京市监察委员会网站2021年2月22日消息,“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高振坤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高振坤现任本公司董事长、法定代表人。目前公司生产经营一切正常。

图片来源:同仁堂公告截图

根据《公司法》《公司章程》有关规定,公司将尽快召开董事会会议推举一名董事代行董事长职务,代行法定代表人职责。公司将根据进展情况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公开信息显示,同仁堂目前市值353.3亿元。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同仁堂股东数达8.63万。公告发布后,股吧网友瞬间炸锅,叫“跌停”的留言不断,有网友称“完了,这家伙在同仁堂那么久,查门生故吏至少半年”,还有网友叹息“好好的老字号。。。”,不过也有不少网友叫好,称“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两年前受处分的同仁堂(集团)总经理被查!

北京市纪检委官网显示,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高振坤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图片来源:北京市纪委监委网站截图

资料显示,高振坤,男,汉族,1963年7月出生,河北安国人。1985年8月入党,1979年6月参加工作,在职研究生学历。

2005年8月,任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总会计师;

2006年3月,任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副总经理;

2006年11月,任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2014年10月,任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

2019年12月,任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这不是高振坤第一次因为违纪问题被通报。据2019年2月12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消息,北京市纪委监委针对媒体曝光的北京同仁堂过期蜂蜜问题启动问责调查,对14名相关责任人进行了严肃问责。时任北京同仁堂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北京同仁堂股份董事长的高振坤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图片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截图

对此,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布文章称,“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很多消费者都对同仁堂的这副对联印象深刻。守护老字号的金字招牌,促进国有企业健康发展,要紧盯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坚持做到有腐必反、有贪必肃,加大问责力度,督促各级管理人员落实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形成以落实责任促进监督管理的良好局面,为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同仁堂有165个参控股公司,高振坤掌舵5年多

资料显示,高振坤目前为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从2015年6月开始任职。

图片来源:同仁堂高管信息截图

公开信息显示,高振坤目前担任4家公司的法人,分别为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同仁堂庄胜药店、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同仁堂房山药店、郴州同仁堂药店,不过后三家公司已注销。此外,高振坤还在5家公司担任高管,均为同仁堂旗下相关公司。

据2020年中报显示,同仁堂(600085)目前有165个控股或参股公司,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为子公司,其余均为孙公司,主营业务主要为制造业与商业。

图片来源:同仁堂公开资料截图

股民炸锅:好好的老字号。。。跌停!

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同仁堂股东数达8.63万。

图片来源:东方财富数据截图

在同仁堂发布公告后,股吧网友瞬间炸锅,叫“跌停”的留言不断,有网友称“完了,这家伙在同仁堂那么久,查门生故吏至少半年”,还有网友叹息“好好的老字号。。。”,不过也有不少网友叫好,称“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图片来源:网友留言截图

百年老字号业绩增长乏力

同仁堂是中药行业著名的老字号,创建于1669年(清康熙八年)。公开资料显示,1992年,在整合21个核心单位的基础上,同仁堂集团公司正式诞生,已发展成为拥有10家公司(包括两家上市公司)、两个生产基地、两院(同仁堂研究院、同仁堂中医医院)、两中心(同仁堂信息中心、同仁堂培训中心)的大型国企,横跨现代制药业、零售药业和医疗服务三大板块,员工人数超过2万人。

同仁堂是集生产、销售、科研、配送一条龙的产品公司,主要生产剂型有蜜丸、水蜜丸、水丸、硬胶囊、口服液、酒剂、颗粒剂、散剂等,母公司拥有500余个产品批准文号,常年生产品种200余个。

10月30日,同仁堂发布2020年三季度报告,公告显示,2020年1-9月,同仁堂实现营业收入90.53亿元,同比下降9.0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15亿元,同比减少15.89%。

图片来源:同仁堂三季报截图

作为一家老字号中成药企业,同仁堂的业务包括医药工业和医药商业两部分,代表产品包括安宫牛黄系列、同仁牛黄清心系列、六味地黄系列和金匮肾气系列。同仁堂零售门店则是公司医药商业板块的主要收入来源。但近年来,产能不足成为同仁堂的发展桎梏,面对传统中药业务增长乏力,同仁堂尝试跨界布局,但收效甚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