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悄悄‘努力’,然后震惊所有人”,小小的槟榔做到了。

从去年的《这就是灌篮》,到近期热播的《德云斗笑社》、《吐槽大会》等过亿点击量的热播综艺,偏爱年轻消费者的槟榔品牌们一次都没有缺席。与“口味王”宣传的“提神”等老套路相比,“湘潭铺子”以“有枸杞更好一点”等偏健康元素亮相,似乎更直冲“养生90后”的钱包而去。

抓住了年轻人,就有了未来市场,这个逻辑在槟榔行业中同样好用。口味王官网显示,产品畅销全国30多个省市,连续数年全国销量领先。另有报告显示,湖南湘潭由槟榔带动的相关产业产值超过500亿元。

在利益面前,湖南省槟榔行业协会2019年发布的《关于全面禁止广告宣传的通知》没能约束住槟榔企业的“破圈”热情,槟榔致癌的担忧更是无人再谈起。

笔者认为,沉寂之后的再次归来,宣传火热的槟榔,依旧没能解决癌症疑云。来自行业协会的自我约束很难挡住市场发展带来的诱惑,槟榔产品做宣传,槟榔产业谋发展,绝不应该是“两者相害取其轻”,更不应该是给全民健康“估个价”。

作为一定时期内海南特产和湖南本地小食,槟榔产品从沿街叫卖走向规模化加工时间尚短,且行业内小、散企业居多,远未形成规模化发展。但从报道来看,槟榔产业增长较快,带动农业种植、就业等相关产业作用明显,又成了是各地方的“明星企业”。

抓住了年轻人的喜好,就抓住了强大的购买能力和长期的消费红利。搞赞助、开直播、甚至还有企业发文痛斥同业不当竞争,可见如今的槟榔市场竞争多么激烈。行业“钱景广阔”,且老大“虚位以待”,怕是众多企业涉足槟榔产业,甚至不惜血本做营销、打广告的重要动机。

在笔者看来,面对传统和现状,对于目前的槟榔进行“一刀切”不现实。但在全民健康面前,急需给快速发展的槟榔产业降降温。对产业发展做出全局性的评估,甚至考虑对标烟草行业,对其进行宣传方面的管控。

湖南省有关部门在给省人大代表的回复中也提出,“槟榔食用安全性问题很复杂,学术界、舆论界争议依然很大,建议在立法进程方面慎之又慎,稳步推进。”

笔者认为,成品定位不清,标准缺失,食用风险评估等制约监管的同时,也困扰槟榔行业的发展与监管。但在这些问题还没有搞清楚之前,企业先大张旗鼓的做广告,搞营销,未免太把国民健康当儿戏。

发展槟榔产业要在“治理中发展”,而不是先发展再治理。这个治理,不妨就从制定强制性标准,限制广告、加强产品警示宣传入手。(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韩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