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七假六”,食品安全不容真空地带
“你吃的外卖可能不是你点的。”近日,据媒体报道,一外卖骑手瞒天过海给顾客王先生换菜,外卖7个菜仅1个出自下单餐馆。对此,涉事骑手承认自己“昧”了顾客36元之后失联;平台先行赔付并停止了该骑手的服务资格;餐企发声呼唤平台和监管部门填补漏洞。
点个外卖,菜几乎被换遍了,还被昧了钱。这听起来匪夷所思,真相却“细思恐极”。还有多少外卖菜曾被掉包?从餐馆到家门口,有无服务监督?如果发生严重的食品安全事故,谁来负责……看似偶然,可能隐患早已埋下。被坑的消费者王先生已经把话说到了点子上,他说不介意骑手昧钱,也不愿看到平台处理骑手,只是希望平台反思此事,堵住制度上的漏洞。
一是监督漏洞。王先生之所以选择跑腿代购业务,可能因为这家餐馆没有开通外卖业务,或其他原因。虽然目前没有专门的法规规范跑腿代购服务,但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已对网络外卖等食品安全提出了明确要求,包括线上线下一致、不得委托加工制作、平台须设置专门食品安全管理机构及配备专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等。这单跑腿代购服务发生在外卖平台,且属餐饮服务,平台可以利用技术优势,通过核对台账、订单跟踪等手段,把潜在的食品安全隐患提前消除。
二是售后漏洞。餐饮不同于普通商品,从厨房到餐桌整个过程都涉及到消费者的生命健康。餐馆对于打包售出的菜品也需要全程负责。这一事件也给餐饮经营者提了个醒,随着外卖需求越来越多,应该探索建立餐品在运输途中的“安全链”,通过打开一次自动失效、优化防伪标识等方式,为食品安全“最后一公里”保驾护航。
三是资质漏洞。在该事件中,骑手失联后无迹可寻,暴露了平台对从业者的监管缺失。平台不能止步于“先行赔付”,而应该找出漏洞、锁定肇事者、建立从业黑名单,给用户一个交代,并且自此事件建立起严格的自律机制,避免同类事件发生。
食品安全不容真空地带。这其中,平台作为新业态的载体,需要承担起更多责任。日前,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已经制定出台了《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今年还将制订网络交易平台责任清单。这一系列监管动作,释放出强有力的监管信号。从消费者的角度,期待它们能厘清平台责任边界,切实加强对平台企业履行主体责任的监管,进一步压实平台责任。
(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