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31日讯(记者朱国旺)近年来,健康产业呈现蓬勃发展之势。“十四五”规划提出“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更是给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健康产业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在3月28日北京召开的“健康中国策·人民健康影响力论坛”上,部分全国政协委员、医药专家等从准确理解健康中国内涵、发展养老产业与中医药产业、智慧医疗等方面,就我国健康产业发展建言献策。

“健康中国的内涵包括自然生态健康、社会心理健康和人的个体健康三个层面,要全面准确理解。”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刘玉村指出,在诸多影响健康的因素中,生活方式的影响占比最大,达到60%。所以健康中国人人有责,每个人都应该从自我做起,通过实现个体的结构健康、机能健康和心理健康,助推健康中国的建设。

慢病普遍化已成为健康行业和健康产业的痛点和难点,与会专家提出要大力发展老年健康产业。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老年颐养专项基金主任、老龄健康促进会会长席小平提出,要健全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完善居家和社区养老政策,推进医养结合、探索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打造老年宜居环境,从而实现健康老龄化的目标任务。全国政协委员、国家老年医学中心主任王建业认为,大力发展老年健康事业能够激发巨大的潜在经济效能,从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疾病诊治、康复护理到中长期照护、安宁疗护,每个领域都有足够的市场活力,从这六个方面着手搭建连续综合、覆盖城乡的老年健康服务基本体系,不仅促进实现健康老龄化,更是解决全生命周期问题的有效途径。

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坚持中西医并重和优势互补,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是“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中的重要任务。全国政协委员、中日友好医院中医部主任张洪春建言,要进一步凸显中医药对常见病、多发病、疑难重大疾病的作用,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以及疾病康复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加强中医药服务体系的建设,制定符合中医药发展自身规律的评价方法和标准。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校长陶晓华提出,大健康要有中医药专业人才参与,中医药高等院校要意识到康复人才、预防人才短缺的问题,从专业和课程设置上大大加强,以适应大健康事业发展的需求。

互联网+医疗是健康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长庚医院院长董家鸿认为,智慧医疗是智能技术嫁接于健康医疗服务的生态体系,智慧医疗体系实现增强能力、提升效益、优化体验、拓展服务等赋能效应,最终,建成一个精准医疗、精准服务、精益管理三精医疗标准化服务体系,提供最优化的健康照护。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丰台区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吴浩则指出了智慧医疗对基层医疗的重要性。他认为智慧医疗可以让老百姓更快更便捷地享受到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保障人民健康,需要产业支持。”青岛明月海藻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张国防分享了从事海洋大健康产品产业的经验。同样,作为来自企业的代表,康元医生集团(深圳)有限公司总经理董胜明则分享了在亚健康、慢病管理问题上,如何运用“互联网+”的模式将最新的系列科技成果普及运用与推广,以维护人民健康。

此次论坛由人民政协报社主办、人民政协报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承办。据主办方介绍,作为系列论坛活动之一,未来还将开展“健康中国策·委员讲健康”线下活动,组织政协委员深入基层持续展开健康宣传和教育工作,为健康中国建设做出实实在在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