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丹平

“宝宝一哭闹,我就要随时停下来给她喂奶、换尿布。街上很少有母婴室,只能躲在厕所角落、试衣间,甚至是公交车最后一排,随便用什么衣服、披肩之类挡一下,完全考虑不了形象。”类似笔者朋友这样的尴尬和困难,我们身边不少哺乳妈妈都经历过或正在经历。有调查显示,在职妈妈更容易放弃纯母乳喂养,45%的妈妈上班后会选择混合喂养的方式。而由于公共场所哺乳不便,有60.2%的妈妈选择减少外出,还有27.2%的妈妈选择在公共场合给孩子喂配方奶粉。

众所周知,母乳被称为“液体黄金”,是婴儿最自然健康、不可替代的完美食物,更是妈妈给宝宝最好的礼物。母乳喂养已成为国际共识,2012年世界卫生大会提出,到2025年全球0至6个月婴儿的纯母乳喂养率要达到50%。2017年我国制定的《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也提出同样目标,并将完成这一目标时间提前至2020年。但是,2019年发布的《中国母乳喂养影响因素调查报告》显示,婴儿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率为29.2%。而没有专门的母婴室、哺乳室,早已成为不少职场妈妈们面临的烦恼,据《2019年职场妈妈生存状况调查报告》显示,只有8.22%的公司设有母婴室。

其实,近年来还屡屡发生妈妈们在公共场所哺乳被拍、被指责、被侮辱等事件,记得之前曾有人在网上公布一位妈妈在北京地铁车厢内哺乳的视频,还引发了“在公众场所哺乳是否有伤大雅”的讨论。对此,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官微称,第一时间进行母乳喂养是每一位哺乳妈妈和宝宝的权利,包括在公共场所。很显然,现在的母乳喂养并没有做好广泛宣教,社会环境还没有给母乳喂养一个宽容支持的态度。

婴幼儿也有享受公共资源的权利,母乳喂养更是事关中国数千万婴儿的健康。早在2016年11月,国家卫计委等10部门公布的《关于加快推进母婴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就指出,到2018年年底,应配置母婴设施的公共场所,配置率超过80%;到2020年年底,所有应配置母婴设施的公共场所和用人单位基本建成标准化的母婴设施。而《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中也明文规定,女职工比较多的用人单位应当根据女职工的需要,建立女职工卫生室、孕妇休息室、哺乳室等设施。时至今日,由于没有相关法律法规的支撑,且缺乏具体的建设标准和规范,现有公共场所的母婴室数量还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即使在母婴室分布最多的北京,平均一间母婴室就需要服务578个婴儿。而且,部分公共场所已设置的母婴室,或设施简陋陈旧,或配套设备不完善,或卫生环境堪忧,母乳喂养依旧面临尴尬和困难。

近年来,已有一些地方和机构积极行动,大力推进公共场所、用人单位母婴设施建设。2020年3月1日起施行的全国首部母乳喂养地方性法规《广州市母乳喂养促进条例》提到,“鼓励写字楼、工业园区等场所统一建设哺乳室”。2013年以来,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共同发起了“母爱10平方”活动,在公共场所和办公场所建立母乳喂养室,目前已有1580间母乳喂养室。

今年5月20日是第31个“全国母乳喂养宣传日”,在这个献给所有哺乳母亲与孩子们的节日之际,我们再次呼吁,母乳喂养不仅仅是母亲和孩子的事情,还需要更多社会的保护和支持,更应成为全社会共同认可并积极推动的一份责任。期待相关部门和各地能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公共场所母婴设施建设,让随处可见的设施齐全的母婴室,为每个有宝宝的家庭带来便利,让公共场所母乳喂养不再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