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药品集采展现更大“定向”议价能力
罗志华
6月23日,第五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在上海开标,并产生拟中选结果。据悉,第五批国家集采共涉及62个品种,实际到场参与竞标药企共201家,最终61个品种集采成功,普萘洛尔流标。此次中选药品平均降幅56%,明显高于此前几批52%、53%的降幅。
(据6月24日《经济参考报》)
此次药品集采不仅以量换价成为现实,而且纳入医保目录等议价筹码摆上了桌面,中标药品即使大幅让价,仍可薄利多销,获得可观利润。以我国人口基数之大、用药数量之多为基础,药企不敢忽视这个庞大的市场。正因为药品集采具备强大的议价能力,才能让药价普遍出现大幅跳水。
第五批集采不仅展现出了极强的议价能力,而且这种能力呈现出“定向”的特点。这一点首先体现在过去几批集采很少涉及的注射剂,这次却成为主角,注射剂涉及的金额占集采全部金额的70%。由于注射剂主要由住院患者使用,受此影响,患者的住院费用、医保的住院费用支出将得到大幅减少。也就是说,这种“定向”不仅会使诊疗费用普降,而且对准医疗费用支出“大头”,具有很强的精准度。
另外,“定向”还体现在对准了跨国药企和其所属药品。此次集采中标企业中有10家跨国药企,涉及11个产品,跨国药企参与程度显著提高。然而,在第三批集采和第四批集采中,跨国药企曾报高价“弃标”出局。跨国药企从被动应付转为主动参与,再次证实了药品集采巨大的议价能力和吸引力。
但也要看到,药品集采还需要相应措施来加以扶持。比如,注射剂只能在医疗机构内使用,那么,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的“双通道”保障机制,就只剩下定点医疗机构这一个通道了,假如这条通道不通畅,谈判药品中的注射剂就难以到达患者手中。因此,第五批集中带量采购过后,尤其需要加大谈判药品“进院难”这个问题的解决力度。
再如,跨国药企参与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将使药品集采的竞争更加激烈。很多跨国药企手中掌握着原研药,当仿制药的质量难以与之匹敌时,其降价的意愿就不会太高。如今,跨国药企愿意让价参与,说明仿制药疗效一致性评价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国内很多仿制药质优价低,让跨国药企不敢轻视。反过来看,国内仿制药只有不断努力提升质量,方能不受或免受跨国药企大量进场的影响。
药品集中带量采购,集采成功的药品逐次增加、惠及面越来越广,而且流程日益成熟,影响力日益提升。药品集采不断变化的难点与重点,也可通过提升工作针对性等来加以化解。这些措施和其他配套措施一起,让药品集采模式日臻完善,使越来越多的患者从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