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全球多地气温变化如坐过山车,创纪录的极冷和极暖天气接踵而至,大范围雨雪、沙尘、洪涝灾害频繁来袭……随着公众对气候变化的认识进一步加深,全球变暖与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话题。作为全球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正给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带来诸多风险,给人们敲响了警钟。

应对气候变化是全人类的共同事业。当前,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与低碳转型进程加快,占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65%以上的国家都作出碳中和承诺,碳中和也由此成为大国博弈的焦点,一场重塑低碳经济规则的国际竞争已然开始。需要看到的是,我国仍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中后期,还面临能源结构偏煤、产业结构偏重等问题,未来15年是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阶段,经济发展仍需保持合理增速,能源需求将持续增长,能源和经济的低碳转型迎来重要机遇期的同时,减排降碳面临严峻挑战。

碳中和目标践行不易,摆脱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更是道阻且长。从过去到现在排放的温室气体所带来的气候效应,还会影响几十年、几百年甚至更长时间。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保障我国能源安全、气候安全和生态安全的重要抓手,应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推动多领域、跨学科、多部门开展更加广泛的合作与攻关,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筑牢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着力提升能源的低碳清洁安全高效水平。

从根本上解决应对气候变化的问题要靠减排降碳,但适应仍然必不可少,且迫在眉睫。每个人都应该行动起来,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小事做起,从衣、食、住、行、游等各个方面切实践行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让绿色生产生活蔚然成风。同时,注重气候韧性城市建设与海绵城市、智慧城市互补融合,建立健全碳中和目标下的大气污染气候预测及变化影响评估体系,积极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完善气象灾害风险预警业务,不断增强城市灾害应急联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