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起!这个地方有点“钢”
斑驳的三高炉诉说着“钢铁往事”,婉转的秀池映出湖光山色,不时穿梭的无人驾驶汽车,沿途的文创工作室、咖啡屋……硬核、科幻、文艺,交织的感觉在踏入园区的一刹那,扑面而来。
这里是北京首钢园,曾经是几代人的工业记忆。如今,逐渐演变为名声鹊起的“网红打卡地”。有网友说,工业与文创的结合有些酷,有人开玩笑称,在这个“钢铁园区”,来杯拿铁最应景。这里究竟有多“钢”?我们一起来探秘。
驱车刚穿过新首钢大桥,标志性建筑——三高炉便映入眼帘。高耸的炼钢炉、整齐的厂房、曲折的管道……
首钢始建于1919年,是我国工业发展史的重要代表。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工业基础薄弱,首钢承担起多项科技创新任务。一代代首钢人艰苦奋斗、自主创新,创造了多项世界第一、中国第一。进入21世纪,服从城市发展空间布局需要,首钢启动了史无前例的“钢铁大搬迁”。首钢园纳入了第一批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三高炉也成了首批更新改造的标志建筑。
设计人员告诉记者,三高炉是冶炼体系中一条典型的生产线,是一座现代化大型高炉。因为此前没有高炉主体民用化改造的先例,改造的过程面临不少困难,最难的就是找到空间和功能的契合。“很难找到一种新的功能,像水一样流动在炉体里,赋予新的生命力。”
反复讨论打磨,团队决定让工业气息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在保留主要炉体结构和钢质外表的同时,进行了大范围的重整、修缮,让传统高炉时尚“出圈”。
现代的结构,平整的空间,大气的建筑和跳跃的灯光,如今的三高炉成为时尚秀场。夜幕降临时的红色光影,好似钢铁洪流,更添科技味道。
“钢铁森林”见证了中国人在工业化道路上走过的艰辛足迹。古老的首钢园也没有蹉跎时光。
滑雪大跳台、“四块冰”冬训中心等相关冬奥设施分布,让园区多了一分“冰与火”碰撞的美感;签约科幻作家工作室、打造电竞主题俱乐部、引入自动驾驶出行服务,首钢园逐步成为科幻、科技产业孵化地;由压差发电站改建而成的咖啡屋、充满钢铁气息的书吧、料仓改造的文创工作室……这些让这个传统工业园区有了全新打开方式。
工业遗存承载着工业发展的足迹,也展现着工业文化独有的魅力,是丰富城市肌理、培育人文情怀的宝贵资源。
北京首钢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运营服务部负责园区商户的石巧琳告诉记者,“新旧织补”是在工业遗存改造中广泛运用的理念,从冬奥广场片区、工业遗址公园到文化景观区等,通过在工业建筑上增加功能性建筑,首钢园展示出更多科幻元素、运动气息、人文情怀。
首钢退休员工程国庆一有空就回到园区看看。以前多是为了回忆,现在每次来都有新鲜感。他说,身边越来越多的人来首钢园“打卡”,“这里不仅有我们的‘铁色记忆’,还是很多年轻人的‘未来园区’!”
百年首钢园正变得年轻。
“我们对客群数据监测发现,70%的访客在40岁以下。”石巧琳说,这出乎她的意料。也正是客群喜好、商户定位与园区规划互相影响、融合促进,首钢园的定位愈发清晰。“目前,园区签约、注册的企业超过80家,科技和文化类占绝大部分。未来,园区将重点打造科幻、电竞等新兴产业,我们希望有更多的首发中心、首店经济。”她说,“首钢园会越来越潮!”(参与采写:朱高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