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黎

上周五晚7点,北京市朝阳区双井附近的一家主打临期食品的店铺内,人头攒动。

上班族小乐挑选了牛肉干、饼干、坚果、自嗨锅等一篮筐的食品准备结账。“基本上每个星期我都会来,这里的东西便宜,很多产品的日期看着也很‘新鲜’,还是非常划算的。”小乐对记者说。

和小乐一样,不少年轻人青睐上了临期食品,也使得相关话题在网上热度不减。

微博上,“年轻人买临期食品来减少浪费”这一话题阅读量已突破1亿,哔哩哔哩网站上有关临期食品的视频最高播放量近60万次,小红书App上临期食品的相关笔记超过2600篇。

“忽如一夜春风来”,临期食品怎么就火了?人们为何爱买临期食品?食用保质期临近的食物,会对身体有影响吗?

年轻群体“挖宝”,临期食品成了畅销品

在网络购物平台上输入“临期食品”,你会发现一个隐秘而巨大的角落:原价26元的进口巧克力,保质期还有3个月便只需11元;原价32元的冲调燕麦片,保质期不到1个月仅售5.99元……这些食品通常具有两个特征:保质期近但未过期,价格有较大折扣。

就在今年上半年,淘宝网联合科普中国发布的《临期消费冷知识报告》显示,食品在保质期剩余20%-50%期间,因折扣低且口感不受影响,往往会迎来一轮新的销售高峰,也被称为“临期效应”。其中,薯片等膨化食品、方便面、饮品、饼干等成为“临期界”的畅销品。

临期食品收获了一众年轻消费者的喜爱。《临期消费冷知识报告》中的数据揭示,过去一年,有210万人在淘宝上选购临期食品。在淘宝临期食品的评论区,“好吃不贵”“宝藏店铺” “30元钱买了一大堆”等留言不在少数。

淘宝上一家临期食品店店主表示,与大家想像的老年人“图便宜”不同,店里的回头客通常是年轻白领和大学生,“他们具备一定的辨别能力,能够理性地追求性价比,一旦发现临期食品这样一个圈子,就会在里面不断挖掘宝藏。”

今年发布的《2020年中国临期食品行业市场分析及消费者研究报告》同样显示,我国临期食品消费群体以中青年为主,其中消费者年龄为26岁-35岁的占47.8%。

这份报告指出,2020年中国零食行业市场规模达3万亿元,市场规模巨大。从供给侧来看,每年都有大量的产品流入临期食品行业,即使按1%的库存沉淀计算,临期食品行业规模也突破300亿元。

如此庞大的积压如果不能妥善处理,意味着将会造成巨大的食物浪费。而借助“临期”这一新鲜的理念,让不少食品有了再一次“流动起来”的机会,也满足了一部分消费群体的多维消费需求。

“临食工”分享心得,销售渠道日益拓宽

线上线下,临期食品的销售渠道日益拓宽。而随着消费观念的改变,节约意识和绿色理念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表示愿意购买临期食品。

在豆瓣平台上,名为“我爱临期食品”的小组,如今聚集了8万多人,人们在其中每天分享关于临期食品的购物心得。

记者留意到,这个小组的口号是“用打折的价格,吃到不打折的美味,临期食品可以买,临期食品不丢人。”在这里,用户甚至自称“临食工”。

网友杨曦告诉记者,自己“潜水”在群里,学到了许多关于临期食品的新知识。比如,晚间去超市,可以买到打折的临期酸奶和牛奶,“其实保质期都还好,自己吃口感上没区别”;有些网络店铺时常会搞特价活动,9.9元甚至会包邮一大箱临期食品。

年轻人们在小组里交流购买渠道、分享线上线下店铺。网友莫莫购买了自己的第一单临期食品后,留言道:“真香。”在莫莫看来,购买临期食品的体验并不差,到手后觉得性价比很高。

购买临期食品俨然成了一种新消费风尚。“出圈”的同时,也让更多资本嗅到商机,纷纷入局。

时下的临期食品已从商超专区扩展到专门售卖临期产品的连锁折扣超市和电商平台,并衍生出“好特卖”“繁荣集市”“小象生活”“好食期”等多个头部商家。相关数据也显示,临期食品的企业注册量在近3年呈增长趋势。

不过目前,我国对临期食品的界定还没有统一标准。

在双井的临期食品售卖店铺,记者注意到,货架上的食品基本为正常零售价的2折-6折,比对包装上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有的食品是今年年底过期,而也有食品今年7月刚刚生产,保质期到明年7月。

对此,业内人士解释,食品保质期过去1/3,就可能无法进入商超流通。临期食品的货源一般是大型商超下架的产品、电商平台的退换货,以及厂家和经销商库存中临期的产品。“临期食品的货源并不稳定,主要根据其销售情况而定。产品在上架销售时卖得好,那么临期的货就会相应减少。”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保质期内安全有保障,按需购买勿囤积

相比于便捷的购买,人们更关注的是,吃临期食品,会对健康有影响吗?

记者查询发现,临期食品,往往是指仍在保质期内的食品,属于安全食品的范围。按照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早前发布的《食品市场分类监管制度》要求,对于即将到保质期的食品,商家需要向消费者做出醒目提示。

就在今年6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临期食品,可以买吗?》的科普短视频,其中介绍和解读了临期食品的安全知识,并为消费者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食品与健康专家表示,临期食品仍然在保质期内,其安全性和品质依然有保障。但购买时还是要按需购买,不要囤积,以免过期变质造成食物浪费。

临期食品买回家之后,建议在保质期内吃完,如果食品过期了,出现了膨胀、异味、霉变等情况,就要丢弃。

专家也提示,临期食品要尽量选择正规渠道的商场超市或者线上平台去购买。除了要看清保质期外,还要检查外包装是否有破损、漏气等情况,留意临期食品的保存条件是否和商品标签上描述的一致,食用前也要查看一下食品是否出现气味改变或者颜色改变,是否变质。

网络科普大V、营养师顾中一还特别提醒公众,刚过期不久的食品最好别吃。“关键还是看食品种类,如果是密封包装的果汁、饮料以及脂肪含量不高的干粮谷物制品风险会比较低,但儿童孕妇等敏感人群还是要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