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最美铁路】第280列开出 中欧班列高效运营跑出东北地区发展“加速度”
X8057次班列发出。杨宝森/摄
中国经济网大连9月15日讯(记者 佟明彪)9月15日,中国经济网记者跟随“发现最美铁路”采访团来到大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满载100个标箱出口货物的X8057次班列整装待发,准备驶向俄罗斯。该趟列车是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公司今年发出的第280列中欧班列,装载的货品主要有办公椅、叉车、轮胎以及铝箔等出口物品,货重693吨、货值226万美金。班列一路向西途经叶卡捷琳堡、车里雅宾斯克、舒沙雷等地,全程运行里程8443公里,预计14天后抵达莫斯科。
“双驱动、三通道、五线路”物流网络体系形成
据悉,今年以来,中欧班列运输需求旺盛。为进一步完善管内中欧班列的物流网络,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公司积极打造多元化的最优线路,目前,已初步形成了“双驱动、三通道、五线路”全网运行格局。
X8057次班列。中国经济网记者佟明彪/摄
针对沈阳地处辽宁中心能够辐射整个省内货源、大连处于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特点和实际,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公司将沈阳、大连两个城市作为主要发运节点,成为辽宁中欧班列运输的“双驱动”。同时,随着沈阳东经阿拉山口和沈阳东经霍尔果斯出境的中欧班列线路正式开通,构建起了辽宁中欧班列出境的西部通道,与之前我国华北地区经二连浩特出境的中部通道、我国东南部沿海地区经满洲里和绥芬河出境的东部通道,共同构成了辽宁中欧班列西、中、东三条出境通道。三条通道的成功构建,也标志着途经满洲里、绥芬河、二连浩特、阿拉山口和霍尔果斯五个口岸线路发运的布局最终形成。
在初步形成“双驱动、三通道、五线路”全网运行格局的基础上,中欧班列国外到达站也延伸至包括俄罗斯别雷拉斯特、波兰马拉舍维奇、德国杜伊斯堡等地,最大线路运距达1.13万公里,构建起“通道并行、多点直达”的中欧班列物流网络体系,完善了辽宁中欧班列多元化的发运格局及自身运营功能。
大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装车作业。杨宝森/摄
多方协作保障中欧班列高效运营
近年来,中欧班列成为辽宁省对外开放的新动力。中铁集装箱公司沈阳分公司国际联运部经理李勋介绍称,截至8月31日,该公司今年组织中欧班列共计415列,较去年同期298列,增加117列,增幅39.3%。其中,去程中欧班列249列,较去年同期210列,增加39列,增幅18.6%;回程中欧班列166列,较去年同期88列,增加78列,增幅88.6%。
辽宁中欧班列的火爆,得益于各方协作下的高效运营。据介绍,目前中铁集装箱沈阳分公司创新了“三并二”集并班列、大编组班列等运输新模式,大大缩短了班列整体运转时间,也实现了单列班列总运量上的重大突破,提高了中欧班列的运输效率和市场认可度。
此外,“数字化中欧班列”的打造进一步实现中欧班列的一体化、数字化管理。借助中欧班列安全检测与质量评价系统,实现车、箱、货的全程信息监控。集装箱国际联运信息平台系统,打通了运输链各环节的相关数据交换渠道,舱单与口岸站、海关的数据网上共享等功能,大大缩短了通关时间。
为保障中欧班列实现常态化运营,海关部门也积极探索中欧班列过境运输模式改革,不断优化服务与监管,推出多项个性化服务措施。大连海关所属大窑湾海关在通关大厅设立“中欧班列”窗口,专门接待和处理中欧班列事宜,同时实行“7×24小时”预约通关模式、一站式通关,还设立了专用热线随时解答通关难题,着力解决中欧班列在报关、运输、海关间的衔接及运输在途监管方面遇到的困难。
大连港装船作业。中国经济网记者佟明彪/摄
多式联运助力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
大连港作为东北最大的开放口岸,是“一带”的桥头堡,“一路”的延伸点,拥有海陆“双向优势”。目前,大连已经打造了统一的多式联运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实现业务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数据流多流合一。
据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大连货运中心副总经理葛峰介绍,目前在大连地区组织开行的中欧班列已经能够保持平均每周1列的稳定运行,通过海铁联运新模式整合货物运输全链条和提高运输效率等方式大大降低了企业的综合物流成本。
“以中欧班列发展为载体,依托‘大连-哈萨克斯坦’商品汽车过境运输项目,进一步拓展了国际多式联运新通道,物流运输通道的畅通将吸引更多优质产业落地,助力辽宁外向型经济发展和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大连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台金刚向中国经济网记者说。
中欧班列在大连港实现快速中转,对辽宁老工业基地加快推进多式联运高质量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引擎效应,拉动了辽宁老工业基地产品出口。据统计,2021年至今,大窑湾海关共监管出境中欧班列53列,货运量3.5万吨,贸易额人民币14.4亿元;监管过境商品车班列16列,货值达6.39亿元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