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争创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这场“升学考”有多难?
制造业是创新之壤、强国之基。自2016年以来,工业和信息化部相继出台若干政策文件,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在全国各地形成热潮。据相关资料显示,2016年至今,我国已论证通过和启动建设17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形成“东部多极、中西一带”的分布格局。
近期,浙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省财政厅印发《浙江省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提升实施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以下简称“方案”),提出到2025年,浙江要争创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2-3家,累计建设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30家左右,实现十大标志性产业链全覆盖。
围绕浙江制造业发展现有优势和未来产业培育方向,这场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的“升学考”如何应对?记者了解到,现有的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之一——浙江智慧视频安防制造业创新中心作为“种子选手”,聚焦国家和浙江重大发展战略需求,做出了一系列“高难度动作”。
整合创新资源 聚合头部力量
《方案》表明,要围绕工业互联网、资源循环利用、智能视觉等领域,加强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创建布局。
据悉,浙江智慧视频安防制造业创新中心是由北京大学信息技术高等研究院(以下简称“北大信研院”)于2018年牵头成立,同年成功认定了省、市两级智慧视频安防制造业创新中心。3年来,创新中心以“人工智能+视觉”为重点,形成了“应用基础研究—应用技术研究—技术开发和转移扩散”的创新加速链条。
那么,现有的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要提升为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有什么要求?
“组建条件十分严格,资质、资金、运行模式、创新主体等缺一不可。”北大信研院院长特别顾问、浙江智慧视频安防制造业创新中心董事长杜军告诉记者,“比如我们就是按政策要求采用企业法人形态,实施‘公司+联盟’运行模式,汇聚行业顶尖的智慧创新力量。”
这意味着,一个有“国家级潜质”的创新中心,背后少不了一大批学界高人、产业高手坐镇。
以浙江智慧视频安防制造业创新中心为例,它以“名企名校收割机”的势头成立了智慧视频产业技术联盟,联合海康威视、华为、大华、阿里云、商汤、浪潮、海信、易华录、北京大学等全球智慧视频产业巨头、中国百强人工智能企业、全国985工程高校顶尖大学在内的50余家联盟单位,共同提升浙江省、全国智慧视频产业的创新策源能力,推进国内融合协作、国际创新合作成果转化。
随着采访的深入,创新中心强大的院士阵容也逐渐浮出水面,即以潘云鹤院士为主任,高文院士、孙优贤院士为副主任领衔的18位两院院士组成的专家委员会,提供“殿堂级”的学术支撑。在院士团队的指导下,创新中心致力于突破新一代人工智能在视觉领域的关键共性技术,推动制定视觉智能领域标准,并积极搭建行业公共服务平台,引进和培育专项人才,助力浙江打造自主可控视觉智能产业链,构建视觉智能产业生态。
杜军指出,“我们正在争创智能视觉领域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希望面向制造业创新发展的重大需求,把研究院所、联盟单位的创新成果有机地推广开来,实现为行业赋能,这是每一个创新中心共同的使命。”
技术支撑应用打通创新链条关键节点
据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文件显示,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应聚焦重点领域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供给,打通技术开发到转移扩散到首次商业化应用创新链条的关键节点。
因此,如何打通关键节点,为实现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现代化赋能,为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和“重要窗口”建设提供强大技术支撑,是浙江省各大制造业创新中心的“升学考题”之一。
浙江的数字安防产业一直不是狭隘的安防领域,而是广泛涉及交通民生、工业生产、社会管理等方方面面,经过多年的自然发展转变成了更广义的视觉智能产业。随着视觉智能技术的成熟发展,杭州视觉智能产业已是为数不多可以有效统领“三化融合”的产业之一,成为杭州市打造“数字经济第一城”和实施“新制造业计划”的关键领域。
浙江智慧视频安防制造业创新中心的建设布局、攻关领域正与杭州视觉智能优势领域的产业基础和创新资源相一致,在争优过程中推动视觉智能产业技术与商业应用“更上一层楼”。
杜军表示,围绕芯片、元器件、工业视觉等研究领域,创新中心联合海康、大华、宇视、博雅鸿图等集群企业开展关键共性技术开发。
芯片、元器件方面,创新中心实践高文院士的数字视网膜技术体系,研发数字视网膜相关芯片,可提供自主可控、安全可信的高性价比和高效能比的视频编解码及AI计算解决方案,在数字安防与农贸两个行业中初步建立了应用示范,通过了商业化的考验。以杭州为例,该成果为杭州萧山地区农贸市场数字监管平台提供智能视频分析能力,形成智慧农贸解决方案,并复制推广至衢州、淳安、温州、桐庐等地区的农贸市场。
工业视觉方面,创新中心结合2项省重点项目开展研究,其中“3D高精度智能视觉引导系统”可实现高精度无序抓取、上下料、装配等工序,并联合企业开展市场试验。杜军说:“成本太高是国内工业视觉领域的一大难题,创新中心也正在攻克‘3D相机国产化试制’项目,有望帮助产品大幅度降低成本,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
杜军透露,联盟单位研发的视觉+5G相关芯片未来可应用于城市大脑、工厂物联网、视觉检测、产品质检等场景,正在不懈探索中。
企业和而不同 生态聚势成“谷”
浙江具有争创智能视觉领域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的巨大优势。
一大批领先全球的视觉智能头部企业扎根浙江杭州,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份额,在业内具有举足轻重的引领性和引导性。但这些科技“庞然大物”更倾向于打造标准化的产品和技术,因此“市场夹缝”中也存在着一个“芥子空间”,中小企业可发力满足日益增长的个性化或定制化需求。
截至目前,这些视觉智能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大部分已“集结”在创新中心的联盟平台,打造生态成为平衡企业竞争与协作关系的关键所在。
创新中心做了“上下两手抓”的工作。一方面服务头部企业探索更广阔的技术宇宙,另一方面搭建资源开放共享平台,支持缺少技术支撑的中小企业灵活应变,建立起优势互补、上下协同的视觉智能产业生态。基于统一标准是产业生态的重要内容,创新中心联合政产学界推动建立浙江省数字安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加快建立具有优势化、特色化、系统化的视觉智能产业链标准体系,为视觉智能企业的发展装备上更强大的“标准化武器”。
当生态凝聚至一定的规模,科技之“谷”便应运而生,向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发起冲击。杜军说,“在这个意义上,创新中心不但可以帮助企业回避恶性竞争,而且可以联合各方打造高效协同创新生态系统,实现更远大的目标——建设以万亿级为体量的‘中国视谷’,以此为基地展望全国乃至全球的市场。”
据了解,“中国视谷”的建设在省市政府的推动下稳步进行。通过创新中心落地钱江世纪城,杭州视觉智能(数字安防)产业集群成功入围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竞赛并于决赛胜出,凝聚整合一批政界、商界、学界的核心资源等一系列前期工作,为高起点打造“中国视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加快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是我省实施“八八战略”的题中之义。浙江省各大制造业创新中心如果能在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的“升学考”中拔得头筹,将对推动我省制造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于现代化先行中打造浙江制造竞争新优势,加快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贡献重要力量。
文/杭州视觉智能产业集群融媒体中心 苏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