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建国

昨日报载,随着“双十一”促销活动临近,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管理局聚焦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营销短信扰民问题,于10月25日召开行政指导会,规范电商平台短信营销行为。主要电商平台企业、相关基础电信企业和短信息服务企业的代表参会。相关企业郑重承诺,将严格落实垃圾信息治理相关要求,全面自查整改,坚持依法合规经营,优化用户服务,及时总结汇报,确保营销类垃圾短信治理取得实效。

中消协明确提出,未经消费者同意,经营者不得向消费者推送商业信息。其实类似表达,已经“热过一波”。此前,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召开行政指导会就曾明确要求,电商平台要立即全面自查自纠零售、金融等相关产品的短信营销行为,不得未经消费者同意或请求,擅自发送营销短信。

不同部门,相同发声,显然大有深意。请注意两个时点:一是2021年11月1日,《个人信息保护法》将正式实施;二是再过几天,今年的“双十一”正式开启,而垃圾短信时时有,每年“双十一”都是重灾区。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的有关会议指出,近年来,“双十一”促销期间的营销类垃圾短信投诉,呈现集中爆发的趋势,电商平台的相关投诉占比高达九成,且衍生出大量相关消费金融类垃圾信息投诉。近日,人民日报App推出了一个话题,“双11营销短信轰炸,你是不是已经收到几百条了”,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

垃圾短信要不要治理?有关方面的态度十分明确。垃圾短信如何治理?针对性办法也早就拿了出来。近年来,有关部门多次组织开展垃圾短信治理专项行动,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全国垃圾短信用户投诉量降至近三年来最低水平。在看到下降的同时,也必须正视绝对量依然十分惊人。这个问题如果始终得不到有效解决,影响的不仅是消费者幸福感,还有相关方面的公信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今年“双十一”会以什么样的面貌出现,消费者能不能免受垃圾短信困扰,难免承载着不同往常的期望。

遏制垃圾短信,必须坚持链式思想,简单地讲,就是从源头到末端,各个环节都要承担起责任。而且,既要防也要堵,既要查也要究。在这个过程中,尤其需要强调平台的责任。

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行政指导会特别提到,平台“默认”注册用户可以直接发送促销信息,平台商家利用平台规则漏洞发送营销短信等问题较为突出,明显侵害消费者权益。这里有一个核心词,那就是规则漏洞。平台的规则漏洞能长期顽强地生存,开始或是无心之失,到后期则更可能是有意纵容而造成的结果。这里涉及一点,那就是如何认识商业伦理,乃至如何推动自身发展。

一种新模式刚出现时,往往存在野蛮生长的现象。这并不是理所当然的,更不能利用社会的宽容,把市场当成不受约束的大舞台。而且,经营者要看到时代的趋势,顺应发展的潮流,不能停留在过去,就像一个“熊孩子”,只想得到呵护,而不想守规矩、不想担责任。今天,平台经济早已过了当初那个懵懂无知的阶段,如果还有意无意制造和利用一些规则漏洞,乃至打一些“小算盘”、玩一些“小滑头”,很有可能“搬起石头砸了自己脚”。

个人信息保护法实施在即,垃圾短信空间越来越小,短信轰炸也早就不能适应这个时代的发展。只要认识到位、方法到位、落实到位,相信完全可以让消费者过上一个没有短信骚扰的“双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