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可冀院士:中西医结合医学的生命力在于提高临床疗效
中国经济网北京10月30日讯 (记者 郭文培) “中西医结合医学的生命力在于提高临床疗效,安全疗效尤为重要。”10月30日,在中国经济网举办的2020全国安全用药企业家论坛上,对于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发展,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陈可冀如此表示。
陈可冀院士介绍,多年来,通过中西医结合与基础医学的深度交叉融合,医学与药学、信息学等多学科的交叉,中西医结合临床诊疗、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平台建设以及新药方面频出硕果,为我国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其中,屠呦呦研究员从《肘后备急方》等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取灵感,先驱性地发现了青蒿素,开创了疟疾治疗新方法,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三氧化二砷和全反式维甲酸联合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活血化瘀法治疗冠心病等一大批科研成果,都是中西医结合科研与临床智慧有机结合的结果。
陈可冀院士举例,在中医研究院建院时,自己被调来北京参加工作,由一名内科西医师转而参加学和研究中医。在系统研究中医药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经典理论及方药的基础上,陈可冀院士等观察到中医药治疗稳定性冠心病及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病死率的明显疗效,并于1978年发表了我国第一篇心血管病多中心中医药循证医学的临床研究论著。自此,“活血化瘀”理论和实际临床应用取得很大进展。
立足当下、着眼未来,对于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发展,陈可冀院士指出,中西医结合医学的生命力在于提高临床疗效,安全疗效尤为重要。因此,陈可冀院士建议,在传承中医药传统诊断技术精华、理念及方法的同时,应当更加注意结合当代临床诊断智能化及制药智能化的现状,进一步联系中医药理论,科学发展,实事求是地参照、更新、引进与提高。对阴阳、虚实、表里、寒热的“八纲”,应进行现代化系统研究,以切合中医师及中西医结合医师临床参考应用。在提升中药及中成药的临床实际应用方面,为加强保障传统道地药材理论及实际应用,应加强栽培方法、生药学、药效学、药理学、基因组学等方面的理论探讨及相关科学研究。
此外,还应该认真研究中医药诊疗中的寒、 热、温、凉四气以及五味药性等理论与实际的需求特点,进行现代化理论研究与分析,提高中医证候辨识或症状诊断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应用现代循证医学理念和方法,总结应用于临床诊断、提高疗效及疗效评估等方面的科学理论与实际内涵等。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持续蔓延,中医药在近期应对变异毒株过程中展示出良好的治疗效果,摆在我们中西医结合工作者面前的,正是要协同攻关,用科学方法总结和评估中西药在治疗新冠肺炎方面的效果,用科学的方法阐明中药在治疗新冠肺炎中的疗效。” 陈可冀院士表示,中西医结合应用,可发挥中医、西医二者之长,在实际中,这种方法在广大医药界已被广泛采用,确实提高了疗效。鼓励广大医务人员实事求是地认真总结该方面的经验与教训,为提高治愈率、提高全社会医疗保障能力,做出更大的实效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