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贵州福泉12月4日电 题:贵州福泉医改:为民众改出“救命路”架起“治病桥”

作者刘美伶

医院职工从吃“大锅饭”到多劳多得,就医条件从“老破小”到现代化,患者从100%外转到“家门口”看病,从“先交钱再住院”到“先诊疗后付费”,这一系列的变化,来自于贵州省黔南州福泉市全面深化县域综合医疗改革取得的成就,医改为民众改出“救命路”,架起“治病桥”。

福泉市市民罗女士2021年7月在省级医院确诊肺癌后,一度因为高昂的医药费想放弃治疗,其家人打听到福泉市第一人民医院开设有肿瘤科,不仅可以治疗肺癌,而且医保报销比例更高,罗女士才决定接受治疗。

“刚进医院是被抬着来的,床都下不了,大小便不能自理,现在好多了,可以下床活动了。”罗女士说,经过两个疗程的介入手术,病情已有明显好转,特别是两个疗程的治疗费经过大病医保报销,自费5000余元(人民币,下同),目前正在进行第三个疗程的治疗。

肿瘤科是福泉市第一人民医院综合医疗改革的成果之一,既填补了福泉市肿瘤患者诊治的空白,也改变了肿瘤患者100%外转的情况。2020年3月开科以来接收住院患者1000余人次,开展介入手术近400台次。

曾经“老破小”的就医条件,让福泉市民众在“家门口”看不了病,只能外出寻医。而现在,增加患者看病负担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了。

县域综合医疗改革启动后,福泉市人民政府对福泉市第一人民医院基础设施建设、大型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建设、离退休人员经费等全额保障,划拨土地90亩,陆续投入3.5亿元,建成新院和购置医疗设备。

目前福泉市第一人民医院设有50余个科室,住院病区19个,7个临床重点专科,编制床位500张,已通过三级综合医院认定。

“现在患者住院不需要预交任何费用,享受‘先诊疗、后付费’政策,医保报销比例比到上级医院看病高,减轻了患者看病的经济负担。”福泉市第一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张俊说。

在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上,福泉市开展国家按病种分值付费试点,将县域医共体年度内可用医保资金总额打包预付医共体总院,实行“总额管理、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2020年,福泉市累计节约医保资金1100万元。

此外,通过人事薪酬制度改革,福泉市第一人民医院职工年人均工资较改革前增加1.4倍,有效激发了职工的积极性。

“医院很重视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科室医生年人均工资15万元左右。”2020年进入福泉市第一人民医院工作的殷勇,现任肿瘤科副主任,经验丰富,是福泉市第一人民医院医疗改革引进的人才。

同样从“老破小”升级成现代化医院的还有福泉市陆坪镇藜山乡卫生院,也叫福泉市第一人民医院藜山分院,目前已是一所集基本综合医疗、预防保健、急救为一体的一级乙等综合性乡镇卫生院,能为当地民众治疗内、外、妇、儿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

福泉市构建“一体化”办医新格局,由2个县级公立医院牵头,按照“业务关联、区域相近”原则,整合福泉市第一人民医院、福泉市妇幼保健院、12个乡镇卫生院和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建2个医共体。

“民众在这里做心电图、DR检查,可直接上传至福泉市第一人民医院,由总院值班医生诊断。”藜山分院院长冯文香说。

医共体组建后,总院会长期派驻医护人员到分院开展坐诊、带教、查房等业务指导,通过“下沉、上派”医务人员,基层医护人员的服务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医院管理更加规范,民众就医的满意度也随之提升。

经过全面深化县域综合医改,目前福泉市基本实现了医疗条件“县强、乡活、村稳,上下联、信息通、模式新”的改革目标,让民众“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