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报(记者 马嘉 文/图)从养一头猪赚千元到卖一头猪亏千元,在这轮“猪周期” 中,养殖主体们像在坐过山车。今年11月生猪价格一路上涨,引发业界关于“生猪价格已触底,新一轮‘猪周期’将至”的热烈讨论。不过众多业内专家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生猪价格连涨数周,并不意味着这轮“猪周期”拐点已至。

“猪周期”有顶就有底

“这个行业好就好在行情不可能一直差下去。”河南信阳生猪养殖户张广联告诉中国商报记者,如果养猪持续两年都不赚钱,就会有人弃养或者少养一些,等到产能减少到一定程度,生猪价格会重新开始上涨。“猪周期”有顶就有底,行情触底了就会反弹。

“猪周期”通常指生猪价格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一般运行轨迹为“生猪价格上涨——养殖户积极补栏——生猪供过于求——生猪价格下跌——淘汰能繁母猪——生猪供应减少——生猪价格下跌”,循环往复,形成周期。“猪周期”最直接的表现是生猪价格的宽幅波动,对于企业来讲,价格波动带来的盈亏更为重要。一位上市猪企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生猪价格一方面影响养殖主体的利润,一方面左右养殖主体扩产节奏,养殖主体根据价格变化形成生产周期,通过调整种群结构和产能释放节点来争取利益最大化,但企业的战略布局最终会传导至价格上,使得价格的客观性得以体现。

2021年6月,养猪亏损日益明显,截至目前,仍有部分养猪场处于亏损状态。根据大宗商品分析机构上海钢联-我的农产品网数据,自繁自养一头生猪在2020年的年均盈利是2583.59元,而2021年6月份的第25周平均养一头标准体重的猪要亏损400元-500元;2020年外购仔猪的平均盈利是1478.6元/头,2021年6月中旬平均养一头标准体重的猪要亏损千元以上。根据农业农村部数据,2021年9月份全国养猪场(户)亏损面达到76.7%。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朱增勇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这轮“猪周期”自2018年6月份开始,目前已经持续42个月。在这轮“猪周期”中,养殖端亏损的幅度(尤其是2021年9月初、10月初的亏损)较以往周期偏大。“如在2021年10月初,自繁自养一头120公斤生猪可能亏损700元-800元,外购仔猪的亏损是1300元-1400元。以往的周期尽管在当时的环境下亏损比较高,但是总体来说,亏损也是在500元以内的。”

“确实是因为2020年养猪利润比较高,养一头猪能赚上千元,我才想到扩产。行情好的时候,猪场里有上千头猪。” 张广联说,他也研究“猪周期”,按照“一年好、一年亏、一年平”的规律,他认为生猪价格在2022年应该能回升。

进入今年11月,生猪价格连涨数周。大宗商品分析机构卓创资讯数据显示,11月26日,自繁自养一头生猪的利润回升至540.17元/头,外购仔猪的养殖利润是505.95元/头,达到年内最高点。

价格上涨是否意味着转折点来了

到目前为止,生猪价格已经连涨数周。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1年11月下旬与11月中旬相比,生猪(外三元)价格为18.2元/公斤,上涨了2.8%。而此前根据农业农村部统计数据,生猪价格到11月为止已经连涨了6周。

一般来说,生猪产能减少、价格上涨意味着一轮“猪周期”的开始,产能增加、价格下降意味着一轮“猪周期”的结束。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尽管生猪价格连续数周上涨,但从产能数据来看,养猪业还处于这轮“猪周期”的下行通道,未来行情走势依然扑朔迷离。

上海钢联农产品事业部生猪分析师李明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虽然当前生猪价格出现连续反弹,但并不能认为此轮‘猪周期’的转折点已经到来。按照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看,当前存栏量依旧高于正常标准的6%左右,产能释放还未到达高点,去产能化还要持续。”

光大期货研究所生猪行业研究员孔海兰也认为,目前大体重的猪源不足,年底正值需求旺季,这些都是导致短期生猪价格上涨的因素,但是生猪产能过剩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所以从短期来看,生猪市场并不具备出现“猪周期”转折点的条件。

“目前生猪价格上涨属于常规性的季节性波动,每年到这个时候,生猪价格都会有一定上涨。”朱增勇表示,生猪价格出现连续上涨首先是因为受到生猪价格超跌影响,2021年10月时,生猪价格已经下跌到成本线30%以下;其次是市场消费需求的拉动,10月时北方、南方陆续开始制作腊肉,而此前市场出清了一部分大体重猪,消费需求的增加也带动了市场对大体重猪的需求。目前受生猪价格上涨影响,部分猪肉价格也开始上涨,这也会抑制消费,到12月时,生猪供需进入僵持。

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负责人孔亮表示,预计2021年四季度到2022年一季度上市的大体重猪量同比还将明显增长,生猪供应相对过剩局面仍将持续一段时间,如不实质性地调减产能,生猪价格低迷态势将难以扭转,尤其是2022年春节过后的消费淡季,生猪价格可能继续走低,并造成生猪养殖重度亏损。

这轮“猪周期”有些特殊

“感觉养一头猪赚千元还发生在昨天,今天就变成了卖一头猪亏千元。”张广联坦言,这轮“猪周期”中,生猪价格上涨、下跌都有些走极端,他感觉就像在坐过山车。

这轮“猪周期”中,养猪巨头们也在承受巨额亏损,生猪出栏量排名前五的上市猪企均已陷入亏损。截至目前,今年前三季度,牧原股份、正邦科技、新希望、温氏股份、天邦股份五大头部猪企合计亏损超过200亿元。温氏股份以单季亏损72.5亿元,前三季度合计亏损97.5亿元的成绩,成为预计亏损最多的猪企。

头部猪企均表示,这轮“猪周期”的下行周期还远未结束。新希望相关负责人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从供给端角度、生猪去产能化程度看,还没到“猪周期”反转的时间点。生猪价格在明年春节后可能还是会有一轮下跌,明年总体还是会处于低位,但不一定比今年上半年的最低点更低。此前预言“生猪价格将跌至5元一斤”的唐人神也在对投资者的回复中表示,本轮“猪周期”由于饲料成本、防疫成本的提升,行业养殖综合成本大幅提升,导致行业的亏损幅度远远高于前几次“猪周期”底部的行业亏损幅度。

是什么令这轮“猪周期”有些特殊?朱增勇表示,首先,这轮周期中产能的下降是远超于历史以往周期的,如2019年9月能繁母猪存栏量的下降为39. 8%,同年10月生猪存栏量同比下降41.4%,这是以往任何一个周期从来没有出现过的情况。其次,这轮周期中,政府支持政策力度和幅度也是远超以往周期的。除了加强和完善以往的生产支持政策,还有冻猪肉的投放和收储,投放量超过100万吨,这个力度也是以往周期没有过的。再者,生猪价格的上涨和下跌的速度和幅度都远超以往周期。

“从上涨周期看,2019年8月生猪价格开始超过上轮周期的高点, 同年10月初的价格几乎翻倍,直到2021年5月才降至上轮高点以下。养殖端的收益(尤其是在价格处于高位时)是远超历史以往周期的受益的,本轮猪周期中最高收益曾经达到2800元/头。从下跌角度看,生猪价格从2020年1月的36元/公斤跌到了10月初的11.5元/公斤左右,也是在6个月之内就跌至原价位的1/3,下跌的速度也是远高于上个周期的,这也导致了养殖端的短期亏损幅度远高于历史以往周期。”

“猪周期”转折点在哪

“转折点何时来”已经成为行业内热议的话题。孔海兰告诉记者:“目前养殖端的惜售情绪将导致生猪供给压力后移。随着后期生猪需求恢复稳定,生猪价格将面临再次下跌风险。根据目前养殖情况推算,2022年上半年,‘猪周期’将很难迎来转折点。在未来有效淘汰生猪过剩产能后,将迎来新一轮的‘猪周期’,持续关注养殖端产能淘汰情况。”

李明认为,根据调研数据看,2022年三季度之后,周期阶段性的低点可能会有所体现,但并不能认为一定是周期底部。通过类比现阶段的生猪价格上涨造成部分供给后移的现象可知,在生猪价格超过养殖成本时,会激发行业扩产及复养的热情。未来在养殖技术更新迭代、养殖成本竞争增强等事件性的影响下,这轮“猪周期”可能会产生较为确定性的底部。

“现在,生猪产能还是高于常态。在生猪供给并没有出现实质性变动的情况下,还不能确定行业进入新周期或者出现转折点。”朱增勇表示,生猪价格反弹以后,一方面,能繁母猪的产能可能会出现一定的回落,生猪存栏也会跟着回落。另一方面,部分规模企业也陆续增加后备母猪补栏,这部分商品猪或会在2023年上市。这轮“猪周期”的转折点或会出现在2023年。

目前,养殖端也在等待这轮“猪周期”的转折点的到来。新希望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目前,公司还是继续做好生产养殖各环节的基础工作,保持现有生产规模,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短期生猪价格波动会适当影响一些销售节奏的提前或延后,但不会引发大的战略调整。唐人神也表示,生猪价格及“猪周期”走势预测难度较大。目前,公司需要做的是练好内功,降本增效。

除了盼“转折点” 还能做什么

和张广联一样,许多养猪人深陷在“一年好、一年亏、一年平”的“猪周期”规律中。每隔三四年,“赚钱-亏损”的行情便会在养猪业上演。“猪周期”带来的价格暴涨暴跌的“魔咒”能否破解?

朱增勇表示:“按照以往我们研究周期,很多人的关注点都放在‘生产管理过程中如何抓住生猪价格上涨这个周期’上,实际上真正要了解‘猪周期’的规律,更多是通过测算整个周期的成本和收益,通过建立全产业链利益共享机制,稳定收益,稳定生产。”

“一方面养殖主体做到产业内部的组织结构调整。首先要做到生产稳定,实现市场价格波动与生产的分离。无论是单个企业,还是组织化的方式(如协会养殖合作社),通过中长期的生产或者销售合同,或者通过全产业链建设,如生猪价格比较低的时候,养殖端既可以通过下游的像屠宰、深加工及销售来分化或者减少上游的生产亏损,也能够根据消费者或者是整个社会的供需情况来安排生产,实现产业链整合。另一方面是整个行业生产成本竞争的加剧。随着整个行业生产成本的下降,养殖端的亏损会减少。如果说整个周期中,行业均处于小幅盈利或者保持正常的利润,相对来说行业是保持稳定的。”

值得关注的是,在这轮“猪周期”中,农业农村部等六部门也在《关于促进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提出要建立生猪生产逆周期调控机制,以能繁母猪存栏量变化率为核心调控指标,建立异常变化自动触发调控机制,保持能繁母猪合理存栏水平。其中意见也提到,2009年以来,我国生猪生产和猪肉市场供应共发生四次较大波动(平均三年一次),价格大幅上涨的起因均为前期能繁母猪存栏量下降到正常水平的95%以下。

通过合理地调控产能来平抑“猪周期”。 “从宏观调控的角度来讲,通过及时的干预,能够防止出现后期产能急剧下滑或急剧增长的现象。养殖户在面临生猪价格下行或者亏损的时候,不同的养殖户有不同反应时间。有些人可能亏损一两个月就开始调减产能了;有些养殖户可能亏损五六个月才开始调减。这种情况下就是尊重市场规律。政策的出台就是为了防止出现资金链断裂等问题,在产业政策环境稳定的前提下,发挥市场机制调节作用,让养殖户逐渐地去调节产能,同时稳步推进产业向规模化、产业化和现代化转变。”朱增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