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新消费日报(研究员 梁又匀)讯,尽管成长在“颜值经济”最好的时代,号称“中国互联网医美第一股”的新氧日子却并不太美。

2019年5月2日,新氧登录纳斯达克后两天,市值就突破20亿美元。但上市尚不满3年,新氧的市值仅剩下3.26亿美元,缩水严重。

更尴尬的是,11月22日晚,新氧发布公告称,公司收到CEO每股ADS 5.3美元的私有化要约,这个价格较2019年新氧登陆美国纳斯达克时的发行价13.8美元,已折价62%。

事实上,新氧面对的问题不仅仅是市值缩水的问题。

过去几年,尽管行业成长迅速,但却暴露了更多的问题。随着监管大幕落下,以及见顶的流量,新氧和行业其他玩家不得不寻找新的出路。

天眼查数据显示,12月20日,新氧香港有限公司旗下新增一家全资控股子公司,名为上海搜漾科技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正是新氧创始人金星。

据悉,该公司注册资本500万元,经营范围包括:远程健康管理服务、医学研究和试验发展、从事医疗科技领域内的技术服务等。

不难看出,新氧正在试图拓展产业链覆盖范围,摆脱单纯的流量平台的影子,至上下游挖掘新的生存空间,但这样的尝试能够成功吗?

医美告别野蛮生长,新氧不再“美”

新氧的业绩与行业的发展息息相关。

过去几年,由于颜值经济的强刺激,国内的医美市场走上了快车道。

根据12月14日新氧数据研究院发布的《2021医美行业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非手术类医美市场近年增长势头不减,2019~2021年非手术用户占比持续提升,从72.6%提升至83.1%。非手术项目中紧致抗衰、除皱瘦脸、玻尿酸的消费规模占比最高,在整体市场中占比分别为14.55%、11.73%、9.53%。

繁荣的医美行业让新氧曾经赚的盆满钵满。

根据财报,新氧的核心营收由两大部分构成:信息服务和预订服务。信息服务费是指机构在平台投放服务信息,平台获取的广告收入等;预订服务费指用户在平台预订医美项目,平台获取交易金额10%比重左右的佣金。

新氧的财报数据显示,医美机构的信息服务收入(即广告营销费)贡献占比逐年上升,从2017年开始贡献占比超过50%,到今年前3季度,贡献占比已达81%,成为新氧收入的核心来源。

然而,尽管医美市场仍然是资本追逐的热点,但同时也是消费者投诉高发的雷区假机构、假器械、假医生大行其道。

根据中消协的数据局显示,2020年,医美相关投诉达到7233起,较5年前的483件整整增加了14倍。

由于行业乱象丛生,今年6月,国家卫健委等部门印发《打击非法医疗美容服务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将在2021年6月-12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打击非法医疗美容服务专项整治工作。

11月2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又发布《医疗美容广告执法指南》,提示市场监管部门依法整治各类医疗美容广告乱象,着力解决危害性大、群众反映集中的问题,对制造“容貌焦虑”等9种情形予以重点打击。

事实上,监管的重拳出击使医美广告受到极大冲击,这让严重依赖广告收入的新氧深受影响,同时营销成本却越来越高,使得新氧的收入结构愈加失衡。

这一点在财报上体现的很明显。

在野蛮生长的2016年至2020年,尽管新氧的营收从2016年的4909万增长至2020年的12.95亿。但营收增速却呈下降趋势,近两年下降的趋势尤为明显。

与此同时,新氧的净利润却十分不稳定,尽管在2019年盈利了1.77亿,但2020年又骤降97%。

今年前三季度,其净利润为1936.5万,同比去年同期有所回暖,但相比2019年同期1.07亿元的净利润严重缩水。

实际上,近几年新氧的广告业务增速持续下降,作为“核心资产”的付费用户、佣金营收迅速减少,付费率从上市之初的6.63%跌至2021年初的2.06%,大部分投资者对此并不买账。

这意味着新氧的流量成本在不断增高:为了获取更多新顾客,除优惠券补贴外,越来越夸张的内容营销成为了平台的主要手段。

10月,新氧APP甚至成为市场监管总局《2021年度重点领域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典型案例》点名曝光的对象,内容与“编造用户评价虚假宣传”有关,并因此被罚25万元。

回顾此前数年,新氧也是事故不断:从夸大宣传、制造焦虑到违规使用明星肖像,再到涉嫌销售违禁药物、被点名涉黄。

毫无疑问,随着监管的不断加强,制造容貌焦虑、夸大宣传这些营销手段已经不合时宜,单纯做流量生意的新氧也很难维持高毛利,不得不面临尝试业务调整。

转向供应端、金融服务,新氧就能成功吗?

从整个行业看,“野蛮生长”的“红利”已不可持续,合规化运营已经成了基本要求。赛道上的所有玩家都需要思考未来的出路。

目前来看,新氧为转型寻找的突破口是产业链与供应端,并投资其他下游医美机构及SaaS平台。一位业内人士分析,由于医美分属医疗赛道,技术壁垒、准入门槛极高,下游公司想要参与难度极大,投资往往成为产业链布局的首选。

今年6月,新氧耗资7.91亿元收购的武汉奇致激光系统公司(下称武汉奇致)。该公司成立于2001年,是国内最大的激光、强光类医疗及美容设备技术公司,此前已于新三板挂牌上市。

在医美业内,武汉奇致最为知名的是光子嫩肤技术,据称拥有淡化斑点、改善皮肤暗沉等效用。

根据新氧近期发布的《2021医美行业白皮书》显示,肉毒毒素、光电技术、医美电商、透明质酸已成为医美行业发展的“四大发明”,备受市场好评。此处提到的“光电技术”,其突出代表就是光子嫩肤技术。

白皮书还显示,2021年非手术类消费市场在整个医美市场占比49.2%,其中,光电类项目则是非手术类消费中最受欢迎的项目。

上游技术赋能很快让新氧尝到“甜头”。2021年三季度财报显示,新氧当季总营收4.32亿元,同比增长20%;公司Non-GAAP净利润2890万元,同比增长9.6%。

据财报介绍,除了主营付费业务的成交额增长外,刚刚收购的武汉奇致也为营收增长做出了突出贡献,相关产品销售收入达4810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供应端与产业链,新氧正在尝试金融业务。

今年11月中旬,新氧及其相关公司通过全资收购上海嘉定通华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下称通华小贷),获得了互联网小贷业务资格。不久后,新氧APP的“服务与工具”栏中,新增了名为“氧分呗”的小额贷款服务。

新消费日报记者通过客服得知,该业务是面向医美服务的专项贷款,支持“氧分呗”的医美机构在平台页面上拥有特别备注,还可通过到线下扫描二维码的方式使用贷款支付费用。该项贷款的日利率在万分之4,年化利率14.6%,与支付宝平台最高年化利率持平。

据新消费日报了解,目前市场上已经存在百度有钱花、美团、大众点评等巨头,另外即分期、捷信消费金融等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也曾推出医美贷产品。

目前来看,医美分期的赛道同样是一地鸡毛,急需监管介入。

根据中国消费者协会统计,2021年上半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的美容美发类投诉高达16459件,比去年同期增长6189件,同比增长60.26%,投诉量位居服务类投诉的第五位。

其中提到的重要问题即为诱导消费者办理美容网贷,发生纠纷,维权成本高。此外,诱导借贷、费用不透明、高额利息、高手续费、暴力催收等现象在行业中也屡见不鲜。

能够看出,新氧野心很大,但要想完全摆脱“流量焦虑”而向全产业链进发,并非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