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疗法纳入国家卫健委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
本报讯(记者唐闻佳)近日,在《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年版)》基础上修订完成的《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由国家卫健委正式发布。在这一肝癌诊断和治疗的规范性文件中,阿替利珠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简称“T+A”疗法)以证据等级1、推荐A(最高级别证据类型、最高建议等级)首次列入晚期肝癌系统抗肿瘤治疗一线建议疗法。该疗法打破晚期肝癌一线治疗10余年未有突破的僵局,将造福更多中国患者。
目前,“T+A”疗法已在全球超过80个国家和地区获批用于治疗晚期不可切除肝细胞癌,并获得多个国际权威肿瘤临床指南的一线建议。根据全球性III期、多中心、开放性临床试验IMbrave150研究结果,与此前标准治疗相比,“T+A”疗法可显著降低死亡风险以及疾病进展,且患者报告的生活质量和功能发生恶化的时间均优于此前标准治疗。该结果已于2020年5月14日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也是基于此研究结果,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于2020年10月正式批准罗氏“T+A”疗法治疗既往未接受过系统治疗的不可切除肝细胞癌患者。
据悉,原发性肝癌是我国第4位常见恶性肿瘤及第2位肿瘤致死病因,严重威胁着国人的身体健康。中国人口占全球的18.4%,但每年肝癌新发病例占全球的55.4%,死亡病例占全球的53.9%,相当于每天有超过1000位患者被确诊罹患肝癌。当前,中国患者的5年生存率仅约12.2%,大量患者迫切需要新疗法,获得新生机。
为规范我国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诊疗行为,进一步提高肝癌治疗的总体疗效,原国家卫生部组织多学科专家经充分研究与讨论,于2011年发布《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1年版)》。其后,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樊嘉领衔的规范编写专家委员会先后在2017年、2019年、2021年进行了修订。
作为编写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樊嘉院士表示,《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旨 在推 动落实 并达 成《“健康中 国2030”规划纲要》中肝癌患者5年生存率提高15%的目标,代表了中国肝癌诊疗的最高水平,吸纳了最新和最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强调了早筛、早诊、早治的重要性,并在治疗之外倡导注重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感受,同时具备了严谨性、科学性、实用性、普及性和可操作性。
作为编写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副理事长、IMbrave150研究中国主要研究者秦叔逵教授表示,中国约77%的肝癌源于乙肝病毒感染,且具有基础肝病、起病隐匿、症状不典型、治疗棘手、预后恶劣等特点,多数患者初诊时即为中晚期,失去了手术或其他局部治疗机会;即使能手术或其他局部治疗,也常见复发转移。因此临床上迫切需要有效的创新药物及治疗方案以突破困境,“T+A”免疫联合治疗具有全新的作用机制,通过大样本临床试验充分证明一线治疗能显著降低晚期不可手术切除的肝细胞癌患者的死亡风险。
“令人振奋的是,在IMbrave150试验及扩展试验中,由194例中国患者组成的中国亚群获得了比全球人群更出色的疗效。此次被新版指南列为晚期肝细胞癌系统治疗的一线建议当之无愧,期待更多患者由此获得更长的生存期、更好的生活质量。”秦叔逵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