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检验协会创新应用防伪溯源和物流管理服务 助力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9日讯(记者 苏兰)今年全国两会,李克强总理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乎民生的重要举措中提到推动消费持续恢复,在部署具体措施中,提出要在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方面下功夫。“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结合2022年“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主题,中国质量检验协会(以下简称质检协会)在总结22年的先进经验基础上,通过“互联网+”和“大数据”与“区块链技术”集成应用的创新服务向企业推广运用“3.15”质量诚信溯源和防伪标识,让消费者的选择倒逼供给质量提升,合力推进质量社会共治,让人民群众买得放心、用得放心、吃得放心。
据悉,质检协会作为我国质量检验行业组织和质量专业社团机构,自2000年开始就持续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活动中联合相关单位共同组织开展“产品和服务质量诚信承诺”主题活动,在传递质量信任、引导质量消费和向广大消费者提供权威可靠的质量消费信息及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方面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充分发挥质量专业社团组织传递质量信任、引导质量消费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推进建立优质服务标识引领作用,提高消费者主体意识和维权能力,着力营造诚实守信、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良好的营商环境,协会携手广大企业创新运用‘3.15’质量诚信溯源和防伪标识,共同为推动消费提升贡献更大力量。”质检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事实上,《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的意见》等系列文件都提出追溯体系建设是强化质量安全监管、保障放心消费和公共安全、服务消费升级的重要举措。
追溯体系是采集记录产品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信息,实现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强化全过程质量安全管理与风险控制的有效措施;行业协会要创新自律手段和机制,推动会员企业提高积极性,主动建设追溯体系,形成有效的自律推进机制;支持有条件的行业协会提升服务功能,为会员企业建设追溯体系提供专业化服务。
“质检协会防伪溯源和物流管理服务系统是以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和人工智能与移动互联网信息技术为基础建设的全过程防伪溯源与质量诚信验证服务平台,依托广大技术机构的技术支撑,应用二维码为载体,使用一物一码防伪技术,同时采用文字、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方式,完整记录产品的原料来源、生产加工、仓储物流和市场销售等详细信息,融合实现产品质量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的全过程追溯,切实方便企业履行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并用科技、智能化、信息化的手段去加强质量安全风险控制,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让人民群众买得放心、吃得放心、用得放心。” 质检协会相关负责人详细介绍了这项集成创新技术的应用。
质检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假冒伪劣现象时有发生是影响市场秩序的突出问题,这既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也伤害创新者、发明者的利益,甚至影响国际形象。质量是企业设计和生产出来的,抓质量关键要落实企业的主体责任。
“防伪属于‘信任型’产品和服务,公信力是防伪产品和技术服务的生命线。质检协会防伪溯源和物流管理服务系统坚持以‘传递质量信任,引导质量消费’为宗旨,在生产者、销售者、消费者、企业、政府、社会之间传递信任,方便解决各类主体中普遍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协助企业通过质量诚信溯源防伪标识和技术服务的运用,提升品质管理和产品质量追溯与防伪打假的技术水平,尤其是与消费者通过‘互联网+质量诚信验证’的有效互动,帮助企业提品质、创品牌,助力企业进一步赢得消费者更多的信任,增强消费者购买质量安全可靠好产品的信心。”该负责人表示。
质检协会相关负责人强调,多年的实践表明,质检协会质量诚信验证系统为企业提供产品防伪查询、产品质量溯源管理、防窜货管理、质量诚信验证、仓储管理、会员管理、移动营销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应用服务,助力市场监管行政主管部门加强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全面加强质量安全监管、大力实施质量强国战略、严厉打击质量安全违法行为、全面提升质量安全保障水平、健全打击侵权假冒长效机制,维护市场秩序,更好地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助力企业通过质量检验行业组织的比较优势去传递质量信任、引导质量消费,切实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