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利忘义、为钱昧心是市场乱象根源
□ 鲁清远
今年的央视3·15晚会,曝光和揭露了网络主播直播市场乱象、校园抽奖陷阱、酸菜和粉条生产真相、个人信息窃取隐患、电动车和电线电缆质量安全风险、医美服务黑幕等诸多问题。虽然很多属于老问题,但集中深度地进行曝光,也颇让人感到震惊。
近年来的3·15晚会,可以说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一路同行,见证了我国经济业态、产品类型、服务内涵、质量状况、消费模式等的嬗变迭代,并通过坚守消费者立场、披露消费领域问题,有力有效地督促了政府部门执法监督,保护了消费者合法权益,倒逼促进了企业规范生产经营,不断提高了我国产品和服务质量。我国市场的购销两旺,人民群众的放心消费,乃至中国经济的勃勃生机,都离不开对消费者权益的积极维护,也离不开3·15晚会的不懈呼告。
市场环境的种种乱象,特别是消费领域的诸多顽疾,固然有发展阶段、历史传承、监管机制、生产模式、收入水平、消费理念等多方面复杂原因,但说到底都是不法商家见利忘义、想赚昧心钱造成的。发展市场经济,需要用“赚钱”这一指挥棒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引导大家想着办法赚钱,创造条件多赚钱,进而就促进了财富增长和经济循环发展。但赚钱必须“取之有道”,靠诚实劳动、规范经营来实现,绝不能走“歪门邪道”,靠坑蒙拐骗、假冒伪劣手段去达成。所有的违法违规行为,特别是3·15晚会曝光的问题,表面上看是不遵守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深层次看都是为了赚钱不讲职业道德、不讲社会公德、不讲个人品德,背弃了最基本的道义和良心。
保障消费维权、规范市场乱象,首当其冲的是要建立完善相关的制度法规并严格执行,对违法行为严厉处罚,使违法分子望而生畏、不敢作奸犯科。但客观地讲,当前我们的法律规制总体上滞后于违法违规行为,法律法规实施受限于宏观环境和执法能力素质。从现实情况看,大有“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之势,特别是随着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的快速涌现,各种作假欺骗手段也层出不穷,而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执法装备很难及时跟进,这就影响了有关监管和处罚的力度和效果。此外,各种违法违规行为手段越来越隐蔽、复杂和多变,导致查证和处罚的难度也越来越大。
因此,在加强市场监管和严格执法处罚的同时,要突出强化对“正确义利观”的宣教和贯彻,在企业公开承诺的基础上推行个人宣誓活动,强化各行各业的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推动社会各界守住良心底线。对于严格守法遵规、履行社会责任的生产经营者,给予公开合理的表扬奖励;对于见利忘义、昧着良心赚钱、违背经营承诺的,在给予严厉处罚的同时,要把他们列入“黑名单”,写进行业反面教材,进行媒体曝光和大众监督,形成强大的法律规制、舆论压力和道德约束。要让生产经营者充分认识到,只要不违法违规,不昧良心、诚信经营,企业的经营环境将得到有效保障,企业的发展也将会“一路绿灯”。
《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