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部近日发布的2021年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显示,去年我国海洋生产总值首次突破9万亿元,达90385亿元,比上年增长8.3%,对国民经济增长贡献率为8%,占沿海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5%。海洋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海洋第三产业占比达到61.6%,第二产业占比为33.4%,第一产业占比为5%。

公报显示,2021年重点监测的规模以上海洋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和利润率显著增长。重点监测的海洋行业中新登记企业数同比增长5.7%,注吊销企业数同比下降5.1%。资本市场活跃度大幅提升,国证蓝色100指数涨幅达30.2%。海洋领域52家企业完成IPO上市,融资规模853亿元,同比增长478.6%,占全部IPO企业融资规模的15%。

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副主任崔晓健表示,沿海地区坚持海洋科技创新与体制机制创新“双轮”驱动,激发了海洋科技新活力。同时,加大多元化资金投入,支持海洋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

据悉,山东发起设立了海洋共同体基金,重点支持原始创新、海洋成果转化和高端海洋科技产业化项目培育;广东提供海洋经济发展年度专项资金3亿元,支持海洋工程装备、海上风电、海洋电子信息、天然气水合物、海洋生物、海洋公共服务六大产业协同创新和集聚发展。

与此同时,我国海洋高端装备研发制造能力进一步提升,国内首艘17.4万立方米浮式液化天然气储存再气化装置交付使用。我国自主研发制造的抗台风型漂浮式海上风电机组在广东并网发电,国内首个“海上风电+储能”海上风电场建设进入储能交付期。波浪能发电装置“舟山号”“长山号”正在海试。

海洋交通运输业和海洋船舶制造业国际竞争优势凸显。2021年全球经济回暖,国际货物贸易需求增长,港航市场持续向好,海运价格暴涨,我国海洋交通运输业实现较快增长,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0.3%。沿海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分别为99.7亿吨、2.5亿标准箱,居世界第一;海洋交通运输业新登记企业数同比增长47.5%。同时,国际航运市场复苏叠加船舶批量更替周期,带动全球新造船市场超预期回升,我国船企抓住机遇承接大量订单,海船三大指标实现全面增长,国际市场份额保持领先,海船完工量、新承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分别同比增长11.3%、147.9%和44.3%。

与此同时,海洋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步伐加快。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电力业、海水利用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18.7%、30.5%和16.4%,显著高于主要海洋产业。

海洋资源稳定供给能力也在显现。海水淡化规模持续扩大,天津市、河北省和山东省先后启动了大型海水淡化工程建设,保障缺水地区淡水资源供给。海洋能源供给力度不断增强,海洋油气产量同比分别增长6.2%、6.9%,其中海洋原油增量占全国原油增量的78.2%。全国海上风电新增并网容量1690万千瓦,同比增长4.5倍,累计容量跃居世界第一。(经济日报记者 黄晓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