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冲村莲藕种植面积达600亩,产值超千万元。

炎炎夏日,在惠州稔平半岛东岸一隅,一座小村落沉浸在一片丰收喜悦中:村民们围坐在溪流岸边有说有笑,手里活却不停——他们正将早上挖出的“泥疙瘩”用溪水擦净。不一会儿,“泥疙瘩”变成粉白色的莲藕,堆满了一箩筐。

不要小看这些“泥疙瘩”,它们是惠州市惠东县黄埠镇西冲村村民的宝贝。因为它,村民盖起了洋楼,环境闭塞的百年古村迎来了转机。

如今,依托独特的产业、资源、环境优势,村里兴起海滨民宿、农家乐等多元乡村旅游经济模式,华丽变身为游客镜头下的网红村,谱写出乡村振兴发展的生动画卷,村民从此走上了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

有人带头闯莲藕产值破千万

在西冲村民的记忆中,上个世纪60年代便有种植莲藕的传统,尤其以杨屋村民小组面积最大。杨屋村是远近闻名的鱼米之乡,其三面环山,东侧临海,山海之间的几百亩开阔地是村民世世代代的繁衍地,催生出水稻、莲藕等作物种植业和海洋捕捞等传统渔业。

不过,多年来,莲藕并未能给村民带来富裕生活。尤其是新世纪到来,城市化进程加快,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土地开始抛荒,莲藕产业逐渐没落。

名声在外的西冲莲藕产业发展,要得益于村里一名致富达人的到来——邓锡慧。邓锡慧是广西钦州人,1996年嫁到西冲村便扎根于此。起初,为了照顾家庭,她用稻米和邻居换来2亩地,跟着大伙一起种植莲藕。但亩产效益低廉的莲藕,几乎难以维持全家人日常生活,她不得不学会赶海、捡贝以贴补开销。

然而,彼时的邓锡慧并没有放弃,她四处留意莲藕种植新技术。一次偶然机会,她听说老家的莲藕品种很好,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她托亲戚带来了一些莲藕根茎小规模试种。没想到,当年便有了不同效果。邓锡慧发现,当地传统莲藕品种一般3月种植,8月才能采收,且一年只能采收一次,而新的品种成熟时间极短,可以实现一年两次以上采收,产量翻倍。

“可能是因为山水环境适宜,这里的莲藕比原产地品质还好。”看到希望后,邓锡慧开始扩大种植。在她的带动下,村民们也热情高涨,莲藕种植面积从几十亩快速增长到了六百多亩。“原来亩产仅1000多斤,产值3000多元;如今,每亩产量4000斤,产值上万元。”

莲藕产业面积和产量提升上来了,邓锡慧开始向品质和品牌要效益。2014年,她带头在村里成立了巾帼莲藕种植专业合作社,大力购置农业机械,通过降低劳动成本,提高亩产效益。同时,她还注册了“西冲莲藕”商标,将品质上乘、包装精美的莲藕卖到珠三角和港澳地区,传统种植业被推向了专业化、标准化、产业化的现代农业发展快车道。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她又转向了网络销售模式。“深圳、东莞的朋友随时发微信向我要货。”邓锡慧划了几下手机屏幕,一条条全是购货消息,“新鲜莲藕当天采摘当天邮寄,每斤售价10元都不够销”。

目前,“西冲莲藕”种植面积有600多亩,年总产值已达1000多万元,70多户村民参与种植,每户年增收约4万多元,平均年收入达10余万元。邓锡慧这位新时代的新农人,也因带头致富的先进事迹,先后被评为广东省劳模、惠州市三八红旗手、全国最美家庭等称号,从此冠上了“莲藕姐”的美誉。

西冲村村民正在河边清洗莲藕

乡村环境改村民吃上旅游饭

“要是手头紧,挖袋莲藕变富有。”这是西冲村民常常挂在嘴边的玩笑话,但并非胡言乱语。走进西冲去瞧瞧,几乎每家每户都在种植莲藕。有藕田,存款账户上就有余款,有藕田,洋房一栋栋拔地而起。

“我们的莲藕个头虽小,但口感粉糯爽脆,味道极佳。”每逢有外人来做客,热情的西冲村杨屋村民总会端上一碗莲藕糖水,在花生和红枣的搭配下,莲藕的爽脆口感令人印象深刻,甜蜜味道在嘴中久久回味。

不过,更让人留恋的是杨屋村独特的海滨风景和悠久的历史韵味。

杨屋村东靠红海,村庄东边不到2公里处,便是当地有名的黑排角海岸线,这里既有干净平整的细沙滩,也有波浪滔天的礁石区,壮观的海浪冲击和天然的滨海浴场让人流连忘返;同时,杨屋村还保留了一座具有200多年历史的古围屋——杨厝寨,清晰的雕花木饰、整齐的庙宇巷道,是摄影爱好者的天堂。

近年来,西冲村从完善基础建设做起重整乡村发展,铺设乡村公路、路灯,整治乡村环境,建设污水处理设施……乡村环境好了、颜值高了,不仅让村民的生活舒适宜居,也为外地游客带来了更加便捷的出游体验。

随着往来游客越来越多,村民们的致富思路也被进一步开拓。大家把攒下的“莲藕存款”,用于兴建美丽村宅,空闲的房间则变成了精心装修的民宿,一楼宽敞的大厅则变成了农家乐,出租房间和制作农家菜给予村民致富新方式,轻轻松松坐收“旅游账”。

玩有海滩、吃有莲藕、游有古屋、住有民宿。放眼望去,仅杨屋村一处村小组,80%的农宅都挂上了民宿的招牌,但依然不能满足逐年增加的游客需求。如今的西冲村,从一度经济落后、环境破败的荒芜渔村,大踏步走上了一条农旅融合发展的快速道路。

当前,西冲村的美丽乡村建设还在热火朝天地进行中,“现在我们要用大理石全面修缮河堤,并全面拓宽入村道路,将单车道变成双车道。”西冲村委书记杨斌说,要把西冲打造成为稔平半岛东侧的亮眼明珠,让村民们的幸福生活越过越踏实。

■记者观察

“莲藕姐”的幸福小生活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在幸福生活问题上,村民拥有绝对话语权。“莲藕姐”邓锡慧忘不了刚刚来到西冲村时的生活,出村进村都要走几公里土路,再坐上半小时轮渡,风大浪大坐到人要呕吐。直到路修通了后,她才发现,村里到镇里才十分钟车程。

她也忘不了两家人挤在一座阴暗闭塞的瓦片房中,每次台风来时,听着屋顶叮当作响和呼啸的海风胆战心惊;还有莲藕产业不济的时候,她起早贪黑去海边礁石摸贝壳、捡海螺的辛苦经历。

熬过苦日子,迎来新生活。去年底,“莲藕姐”搬进了4层的“小豪宅”,3楼以下的8间房用于民宿出租,家中60寸液晶电视、电冰箱、洗衣机、太阳能热水器等家具一应俱全。如今,她的两个孩子也长大成人,主动选择从外地回来帮忙打理家庭生意。

现在,“莲藕姐”一家人生活没有太大波澜,却其乐融融,有滋有味。对于她来说,这就是小康生活最舒适的状态,是通过不断努力奋斗和创造得来的。

“莲藕姐”的小幸福是整个西冲村大幸福的组成部分。从这一点来看,衡量小康不小康,不仅要看经济总量,还要看老百姓的生活质量,不仅要看平均数,而且要看大多数。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在农业,难点在农村,关键在农民。随着一个人、一户家庭、一座村庄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精神面貌不断改善,富足而美好的新时代正在悄然来临。

南方日报记者乌天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