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长江中下游持续降雨引发洪水,牵动各方关注,而广东、福建等地区却持续高温少雨,酷热难耐。据省气象局气候中心统计,刚刚过去的六月,广东平均气温为历史同期第二高值,其中揭阳、茂名、湛江等13个市(县)月平均气温破当地历史同期最高纪录。

气象专家表示,这种反差现象主要由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造成,副高偏强、水汽充足致使长江流域持续降雨,同时盛行下沉气流让广东持续高温。另外,南海已形成热带扰动,但预计不会加强成台风,在7月20日—22日前,都不会有台风登陆广东。

长江流域:入梅偏早、梅雨锋偏强导致降雨增多

自6月14台风”鹦鹉“登陆并离开广东后,6月中、下旬起大部分时段广东天气晴热,温高光足。进入7月份,高温有增无减,13日,梅州大埔创下广东2020年来的最高温:39.1℃,并发布广东今年首个高温红色预警。

与此同时,据国家气候中心统计显示,6月1日至7月9日,长江流域平均降水量达到369.9毫米,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11个省份共85站点累计降水量超过年降水量的一半。7月以来,主雨带维持在西南地区东部至长江中下游地区。

同属南方地区,为何广东与长江地区出现雨热“两重天”?

在气象专家看来,这与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的强度与位置密切相关。副高是一个稳定而少动的暖性深厚天气系统,其位置和强度随季节而变化,影响我国夏季降水。

副高系统中,控制区域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热为主;而副高脊线的北侧、西北侧盛行上升气流,容易产生降雨,同时副高外围西北侧的西南气流恰恰是向暴雨区输送水汽的重要通道。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马学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6月以来,副高比往年同期势力偏强,其外围的西南气流将来自孟加拉湾或我国南部海区的充沛水汽输送到我国南方;同时,北方的冷空气活动较频繁,冷暖空气在南方地区持续交汇,由此导致强降雨过程频繁而持续发生。

再具体到长江流域,国家气候中心首席预报员王永光进一步表示,今年入梅偏早、梅雨锋偏强,是长江中下游梅汛期降雨异常偏多的原因。他表示,今年江南地区的梅雨比往年偏早7天,而长江中下游地区在6月9日就已入梅;同时今年南海夏季风爆发时间偏早,并且6月上中旬副高脊线位置偏北,二者共同导致长江中下游地区入梅偏早。

同时,中高纬度经向环流发展、冷涡活跃,冷空气在向长江中下游地区移动过程中爆发偏强。由此,冷暖空气在长江中下游交汇,致使梅雨锋偏强,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也明显偏多。

据中央气象台预报,在7月11日至12日主雨带阶段性北抬后,副高又将南撤,13日至16日,主雨带又将南落至长江中下游。

广东:梅州多地破高温纪录,山区更易现高温

与长江中下游的暴雨形成鲜明对比,广东却连日高温,酷热难耐,而“罪魁祸首”依然是副高。

“副高控制区盛行下沉气流,高温少雨,广东的高温主要是受副高持续控制造成。”省气象台首席预报员伍志方表示,12日之前,副高控制广东大部分地区,而从13日开始,副高已经完全控制广东,并且稳定维持,致使广东一直晴天为主,太阳直射强,高温一日胜于一日。

在14日,全省大部市县最高气温较13日上升1℃左右。其中梅州大埔一连两日刷新今年全省最高气温,14日达到39.9℃,另外梅州的梅县、兴宁、丰顺也破当地最高气温的历史纪录。

为何高温集中在梅州地区?主要是广东沿海有大海的调节,而内陆多山区、丘陵,地形闭塞,不易散热,受副高控制后,往往出现高温天气。另外,韶关、清远、云浮一带也容易出现高温。

预判:

三天内局部可达39℃,全省已发8个高温红色预警

其实,当大家将目光聚焦在洪水和高温时,南方海上已出现了一个热带扰动,这一热带扰动是否会加强成台风?

伍志方表示,目前这个热带扰动,由于水汽严重不足,正逐渐减弱,不太可能成为台风,对广东气温、降雨没有影响。同时,她表示,在7月中旬(20日左右),不会有台风登陆广东,“7月-9月是台风最旺盛的季节,但也出现过8月才有台风的情况,所以今年7月没形成台风也不是特别异常。”

随着高温持续,截至14日19时27分,梅州、大埔、梅县、饶平、丰顺、潮州、潮阳、潮南发布高温红色预警,同时全省还发布74个高温橙色预警、25个高温黄色预警。

预计,未来三天,广东大部还将继续受副高影响,天气炎热,除南部沿海市县外,大部分市县将达到35℃-37℃,局部38℃或39℃的高温,广州以晴到多云为主,最高气温可达35℃或36℃。同时粤东和珠江三角洲的部分市县、清远、梅州有分散(雷)阵雨,局部大雨到暴雨或伴有8级左右雷暴大风。

气象专家提醒,近期天气持续炎热,市民须注意防暑降温及防晒,以及家居用火安全和森林火险,同时,也要注意防御局地雷电、短时强降水、雷雨大风及其引发的次生灾害。

【南方日报记者】张子俊谢庆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