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区创建,正成为珠三角不少地方政府重点工作。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珠三角9市正在创建“示范区”超过60个。相比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这些新晋“示范区”,既有国家级的,诸如“中国通用航空先行示范区”(深圳);也有省级的,诸如省全域旅游示范区(佛山高明、惠州博罗等);也有聚焦产业发展的,比如“区块链发展示范区(广州)”“莞深科技产业联动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东莞塘厦)等”;也有聚焦改革的,比如“基层治理创新示范区(广州白云区大源村)”“高质量发展综合示范区(顺德)”等。

广州南沙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建设换挡提速。图为南沙奥园科技园项目效果图。

华南城市研究会会长胡刚认为,这些名称各异的“示范区”创建,一方面,反映了珠三角地方政府善于从中央、省、市文件中挖掘政策资源,争取先行先试,抢抓政策红利;另一方面,作为具有一定改革深意的“示范区”,在创建过程中应加强统筹,避免出现“重口号,轻落实”的情况,降低了对“示范区”创建的门槛与标准。

广州获批创建全国首个区块链发展先行示范区。

示范区创建:区级政府打头阵

示范区,顾名思义在于示范,强调“先行先试”,做好示范。一部广东改革开放史,就是在不同领域先行示范,克服发展问题的历史。从过去的经济特区、开放区、高新区、保税区、试验区,珠三角一直热衷于“先行先试”。

一般而言,示范区的“前缀”,往往具有“地方名片”的效应。在哪方面先行示范,往往在哪方面工作表现更加突出。胡刚表示,示范区与此前的开发区、保税区、试验区,都有先行先试的意味,而“示范区”的表述,在当下语境里,会显得更加时髦一些。

在珠三角“示范区”创建的版图中,深圳和广州是“示范区”大户。一方面,说明了深圳和广州在全省改革攻坚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也是广东“双区机遇”“双核联动”的间接呈现。

在广州,创建的示范区包括全域党建引领示范区(增城)、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南沙)、空铁融合发展示范区(花都)、乡村振兴示范区(从化)、基层治理创新示范区(白云区大源村)、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示范区(越秀、天河、广州开发区)等。

深圳新目标:打造中国通用航空先行示范区

相比广州,深圳的示范区创建主体更多注入“产业”的元素。其中包括全球通信服务品质标杆示范区(前海)、人工智能先行示范区(盐田)、鲲鹏产业示范区(南山)、中国通用航空先行示范区(深圳)等。产业力量的介入,赋予了深圳示范区建设的活力,也凸显了深圳作为产业重镇的城市特质。

今年4月10日,南山区政府与华为共同提出创建鲲鹏产业示范区。双方将从搭建产业平台、完善生态建设等6大方面展开深度合作;中国通用航空先行示范区,则是由深圳市政府与民航中南地区管理局于5月8日签署备忘录提出。建立协调工作机制后,深圳市政府与民航中南局将进一步加强合作,不断完善湾区通用机场网络布局。

南方城市智库梳理发现,珠三角示范区创建主体涉及市、区、镇、村政府部门,又以区级政府为重。比如夜间经济示范区(江门台山)、基础党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佛山顺德)、莞深科技产业联动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东莞塘厦)、全国智慧示范区(珠海斗门)等,彰显的是珠三角基层政府强烈的改革发展动机。

创建动力源:自我加压占比大

上级部门的统筹,是珠三角示范区创建的一大来源。省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创建,就是比较鲜明的来自上级部门统筹安排的。通过各地初审、现场检查验收、综合评议和公示,省文化和旅游厅分别在1月7日和6月5日公布两批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城市。其中惠州博罗、惠州龙门、深圳盐田、佛山高明、东莞寮步入选第一批;广州增城、广州从化、珠海香洲、佛山禅城、惠州大亚湾、东莞清溪、江门开平、肇庆端州、肇庆鼎湖、肇庆德庆入选第二批。

创建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利好不言而喻。经过近年创建工作,从化区在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高端会展会议、特色民宿、马术产业、新老温泉一体化发展、文旅体融合等方面取得突出进展,包括生态设计大会、全国登山健身大会、全国露营大会等品牌活动,已在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形成知名度和影响力。

自去年8月以来,珠三角各地的“示范区”创建逐步增多,相比过去改革试点,更多强调上级部门统筹与考核不同,本轮示范区创建过程中,从“要我上”变为“我要上”,“自我加压”创建示范区成为主流。

今年7月1日,广州增城区制定出台《坚持全域党建引领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实施方案》,在全市率先启动“全域党建”创建行动,力争打造“全域党建”引领示范区;6月28日,广州市花都区委副书记、区长邢翔在广州市第144场疫情防控复工复产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花都将强力推进北站、花都CBD、花都湖等重点科技创新产业组团的规划建设,打造空铁融合发展示范区。

广州增城:打造“全域党建”引领示范区。

加速粤港大湾区建设,是各地创建示范区的又一诱因。

今年3月,广州南沙与佛山南海签约为期五年的《推进协同创新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建协同创新示范区、平台经济合作先导区和社会服务共享区。两地把大沥作为试点,率先助推自贸区制度创新和产业发展深度融合;今年1月,白云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到,今年将加快白云湖数字科技城、广州设计之都、白云新城、民科园四大发展平台建设,打造数字中国实践高地、大湾区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

自我加压,一方面体现了珠三角地方政府较强的改革意识,另一方面,也彰显了地区主官对于区域发展的路径选择深刻理解与认识,自信与担当。

佛山禅城创建省全域旅游示范区。戴嘉信摄

创建注意事项:注重资源匹配和考核

熟悉珠三角改革发展历史,或能从中品味出“传承”的味道。从改革开放初期的“村村点火、户户冒烟”,到如今聚焦本地优势,争先创建示范区。本质上对政策资源的敏感。

例如2019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其中提到“研究探索建设澳门—珠海跨境金融合作示范区”。当年10月,在2019澳珠企业家峰会开幕式上,“粤澳跨境金融合作(珠海)示范区”就正式揭牌。广东省和珠海市将以跨境金融合作示范区建设为契机,进一步深化粤澳、珠澳金融合作。效率和执行可见一斑。

胡刚认为,一个地方要发展,不仅需要土地资源、资本资源、人力资源等,政策资源也是发展很重要的一部分。而珠三角地方政府就是一个对政策资源相当重视的地区。

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诞生了广州、深圳两大一线城市,出现佛山、东莞、珠海、中山、惠州等若干明星城市,正是在一次次“敢于吃第一只螃蟹”的行动中取得的。珠三角市、区、镇、村层面都在提创建示范区,虽然层级由国家到省、市、区层面不同,无不体现了对于先行先试的热衷。

佛山顺德打造基层党建高质量示范区。

胡刚提到,示范区最早的提出,很大程度上在于进行不同政治制度的治理比较。在市、区、镇、村提出示范区创建过程中,要注意称谓使用的严肃性。一些工作较为单一、宏观性较弱的领域,就不太适合戴“示范区”的帽子。

此外,在自我加压的示范区创建中,决不能是喊喊口号,更要针对示范区创建,匹配相应人、财、物和具体政策资源。对示范年限、示范考核要有一定的标准,对于示范区创建成效要有清晰的认识。如有可能,加大统筹力度,保证“示范区”创建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双区机遇”,是当前珠三角各地市发展最大的机遇。从基层政府执行角度看,众多改革措施在落实过程中,难免遇到各种阻力。而示范区的创建,可以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减少改革阻力,获得更多影响力和关注度,提高工作效率。

珠三角密集创建“示范区”,体现了对“双区机遇”的政策敏感,也展现出对改革的强烈意愿和担当。从更高站位看,珠三角各地自发的各种示范区创建,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相辅相成,有望形成一波改革声势。

而越来越多执行力强、有改革内涵及成效的“示范区”在珠三角涌现,将是区域繁荣发展的重要保证。

南方日报记者朱紫强